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镜子读后感

镜子

作者:刘慈欣

本书讲述了一种计算机模拟技术,文中提到的超弦计算机运算能力强大到可以模拟出不同宇宙创生及其以后的所有事情,因此我们所在的宇宙的模型也被模拟出来,利用该模型,人类的过去现在未来都将暴露在控制计算机的人的面前,世界终于透明下来,一切黑暗都将无处躲藏。可是!!伟大的镜像时代到来了,罪恶真的就结束了么?

镜子在线阅读地址

镜子读后感 第(1)篇

大刘的短篇都耐人寻味了,虽然只有一百多页,但细细咀嚼了几天。

越读书越会发现自己的浅薄,便越想探寻思想深刻者的厚度与维度。

五星推荐,同时附上结尾处自己浅薄的思考。但穷尽想象,也难以表述大刘带来的震撼!

对于结局,不觉得悲观,也不觉得必然。我想他是一个警钟而不是审判……

这是一种可能,还有更多可能,人类也许有在任何规则下都能自洽的能力。大刘和很多科幻作家一样,会通过设定给出不同世界的样子,有时他们的不同作品甚至有相反的设定。通过想象去思考,去探寻丰富的可能,但不必把每个设定都当真。我们觉得有益的可以借鉴,甚至实现,就像阿西莫夫和克拉克在科幻里预言,相信大刘的作品在未来也会成为某些技术的灵感来源;但对于可怕的,警惕就好了,不必恐慌,如果有了这些先进科技还是可以发展的(因为墨菲定律确定了一旦有这种科技谁也阻止不了),只是随时提醒这种毁灭性有可能存在,而尽量不要让它成真,但它不见得是唯一的结果。这种结果的设定是给人性选择敲响警钟,而不是对结果必然性的宣判。(而且,有开始就肯定有毁灭,方式不同而已,不必恐惧哪一种更可怕。)任何一个点都会延伸出无数可能,要看每一步怎么走,而不是第一步就退缩。虽然这篇小说整个设定是因果链最初已定(也可说为宿命论),但微观的必然不见得能否定宏观的偶然。在“上帝掷不掷筛子”上很偏向相信爱因斯坦,但大尺度可能还是会有误差的,这种误差有可能被尺度放大到无限大。微观的不确定性也许会被攻破,但宏观的不可知论也不是完全没有存在的空间。但话又说回来,遇到上帝之前,所有关于上帝的猜测都是薛定谔的猫,但遇到之后再后头看,也许一切答案早就写在那了……哎,世界太复杂了,岂是我等凡人可洞察的,越说越觉得自己还是浅薄的很……不讨论理论或哲学了,反正故事令人震撼、令人深思!值得一看!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镜子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