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观察记录:母爱与死亡 读后感

观察记录:母爱与死亡

作者:王晋康

这篇科幻小说以现实的唐山大地震和虚拟的100年后旧金山大地震为背景,描述了不同时代下的人类家庭结构和道德底线。唐山大地震中,一位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在奶水耗尽的情况下用血哺之,最后儿子活了母亲死了;旧金山大地震中,一位名义上的母亲(其女儿用其口腔上皮细胞克隆、并通过人工子宫孕育、由机器人保姆照料)在开始的情况下为其女儿想尽办法,最后无法抵挡饥饿,在理性思考后,吃掉了死去女儿的手臂最终获救。她被救出后,“21世纪的人类社会平静地接纳了她,没有舆论的指责。”

观察记录:母爱与死亡在线阅读地址

观察记录:母爱与死亡 读后感 第(1)篇

王晋康的科幻小说似乎总是给人以沉重感。说他的小说是科幻小说,不如说是反科幻小说。在他的小说里,科技的发展固然给人类带来了种种便利,但也给人类带来了伦理道德方面的巨大冲击,甚至给人类的生存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

《观察记录:母爱与死亡》以高智能外星机器人的视角,观察了人类相隔百年的两次地震求生个案。第一次是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观察对象是李山妮及其刚出生不久的儿子。第二次是2071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观察对象是李山妮的曾外孙女珊妮和她的刚出生不久的克隆女儿。两对观察对象都被压在废墟下,都在七八天后才获救。作者采用了双线同步推进的写作框架,把两对观察对象迥异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一天天地呈现出来,读来触目惊心,冷汗淋漓。

人类的一切本能行为(性行为、觅乳等)和与其相关的行为(生产、哺乳等)其实都是有意义的,这些行为无一例外地都指向基因的复制,其中的媒介就是对于痛苦的补偿,这些补偿都是身心的愉悦,如处女膜撕裂之后的高潮,生产煎熬之后哺乳的愉悦等。人类在体验了撕心裂肺的痛苦之后,身心的愉悦才是那样的甘甜,由此产生的感情才是那样的真实,以这些感情为基础产生的道德和义务感才是那样坚实。我没有理由相信这一系列复杂的运作机制都是偶然产生的,所以我假设这一切都是由某个主体设计的。这个主体在智能上远高于人类,他把他的设计固化在基因之中。他就是一个人类难以望其项背的基因程序员,或者说,上帝。

《观察记录:母爱与死亡》探讨了上帝的指令被人类修改之后的结果。机器人观察者的结论令人沮丧。不管你相信还是不相信机器人的结论,科技发展对于人类的影响都是值得人类认真思考的。而且,留给人类思考和决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观察记录:母爱与死亡 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