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心理医生在吗 读后感

心理医生在吗

作者:严歌苓

《心理医生在吗》是一个中年女人的自白,在委婉的叙述中,展现出国家的伤痕苦难、个人的爱恨嗔痴。一个四十五岁,操着蹩脚英文的中国女人,向一名美国心理医生娓娓倾诉出自己的过往。其中饱含着,她对父亲之友“贺叔叔”长达三十九年的爱恋、父亲与贺叔叔在大饥荒和文革前后的恩怨情仇、自己远渡美国后与教授间的情爱纠葛……只是治疗尚未结束,女人已飘然远引。本书(原名《人寰》)是严歌苓的代表作,曾在20世纪90年代末获得华语地区令人瞩目的台湾时报百万大奖,以及2000年的上海文学奖。她也成为了继朱天文之后女性作家获此殊荣的第二人,轰动一时,使作者在十多年前,一跃成为华语地区备受关注的女作家。本书结构在当时看来是大胆的,其题材在今天看来仍旧是时髦的。这就是经典文艺作品的共性——永不过时。台湾作家、出版人詹宏志评价说:“像这一篇委婉动人的小说,它有一个惊天动地的历史背景……但真正的故事是一个小女孩……直到她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直到她成了中年妇人,这场隐藏的爱恋未曾在生命中褪色,甚至成为她性格命运的基调。不要急着把小说当历史…… 像《西游记》的八十一劫数一样,我们就看到一个轻柔却刚强的女性故事。”

心理医生在吗在线阅读地址

心理医生在吗 读后感 第(1)篇

如果读过《触不可及》就会觉得这本书简直不难读[呲牙]。作者从一位就医女性角度带我们穿梭于她的童年青少年成年,像一朵花徐徐绽放,我们不自觉参与到她一生不同阶段目睹甚至感同身受她的成长,如果不是去看心理医生,谁会这样袒露内心的秘密?有些事情恐怕当事人自己也未曾深入细致地回顾思考过。在治疗过程中她重过了一次昔日时光,看清了自己,完成了自我修复。
我不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她的意淫,可能一部分来自于人物性格异化了她的经历。敏感早慧执拗向往自由,这样的人一定会容易受伤。父母不够相爱的家庭不能给她足够的安全感,也不能使她勇敢走完婚姻。父亲善良懦弱有才华又自视甚高,不能满足她对父亲到男性的想象或心理需求。母亲像牺牲的圣母飞蛾扑火,却和不上父亲的频率失去了婚姻。让她哀怜母亲又怒其不争,使她急于摆脱宿命找到心目中理想爱情的影子。这正是她“恋”上贺叔叔的原因:高大英俊健康富有侵略性,果决富有权力使他更有信心和魅力。一次类似洛丽塔的经历点醒了懵懂少女,从此一生都在追逐贺叔叔的身影,形似神似都好。舒茨教授是贺叔叔的替代,使她一生的梦想得以实现,但终究略有遗憾毕竟他不是贺叔叔。
作者细腻的笔触使女主的感知像生了触手,丰富膨胀放大数倍,让我们走入一个幽深的女性心理世界。恋父或恋母已经不是多新鲜的事,来自于人对自己起源或未来的探寻;人对自身也未必了解得足够清楚。我们很少能做到将自己的内心毫无保留地打开,那些躲在角落里的过往,那些不为人知的创伤,也许你在这本书里能或多或少看到影子。现在比以前好多了,出现了心理医生,也开始正视重视心理健康。将来应该会好吧,人们应该可以为心找到安放之所吧。
如果一生中有那么一个人陪伴你大半生,亦父亦师亦友,是不是一种幸运?即使理不清纠葛恨意,也是爱恨交织吧?贺叔叔那一晚在火车上经过了欲望的煎熬,但是那一跪应该是对美纯洁青春活力的敬畏,他的理智自控使他没能把二人关系变成洛丽塔模式,使这段复杂的感情得以长久存在,深深烙印在女主心里。
在某个夜晚,某个雨天,你会看到生命中的一个瞬间某个片段突然闪回,你注视着曾经的你,终于找到了某个谜题的答案。从此释然、放下,某人永生或从此消散。其实我们想要的就是一些温暖关爱信任支持,说话有人听情绪有回应,可是也很难得到。如果没有人和你作伴,在安静的夜晚,让我们拥抱自己,善待自己内心住着的那个小孩,然后整理身心明天继续打拼。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心理医生在吗 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