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

作者:丹·艾瑞里

我们是如何看待金钱的?是什么让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对经济看走了眼?是什么让人们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去借贷?非理性是如何驱使我们作出决策的?我们如何才能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传统经济学认为,我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所作出的一切决策都是明智和最优的。然而现实中,我们的种种匪夷所思的行为却远非传统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完美。本书是《怪诞行为学》的升级版。书中,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的研究中,用实验的方法彻底颠覆了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观点,告诉我们非理性是人类的本能,是主宰人类行为和决策的隐形力量;非理性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可以预测和把握的。

怪诞行为学在线阅读地址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第(1)篇

参照效应

一.人们很少作不加对比的选择。我们的心里并没有一个“内部价值计量器”,告诉我们某种物品真正的价值是多少。相反,我们关注的是这种物品与其他物品的相对优劣,以此来估算其价值。

比如

有一款叫《经济学人》杂志,单订电子版 59美元,单订印刷版 125美元,印刷版加电子版套餐 125美元。你会选择哪一款?

我们可能不知道59美元的单订电子版是否比125美元的单订印刷版划算,但我肯定知道125美元的印刷加电子版套餐要优于125美元的单订印刷版。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商学院,作者100个学生作选择,结果是:单订电子版 59美元:16人

单订印刷版 125美元:0人

印刷版加电子版套餐 125美元:84人

然后作者去掉了没有人选择的中间一项,现在变成了

单订电子版 59美元:

印刷版加电子版套餐 125美元

去掉的那一项根本就没有人选过,因此也就不会有什么影响。对不对?

不对!这一次,选择59美元单订电子版的从原先的16人增加到68人。选择125美元套餐的从原先的84人,下降到只有32人。

这说明什么,把-A(诱饵,比A稍差的一项)放进来,建构出与A的一种简单、直观的比较关系,由此使A看来较优,不仅相对于-A,相对于B也是如此。结果是,把-A加到场景之中,即使根本没有人选择它,但它会使人们更可能最终选择A。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