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读后感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作者:叶永烈

本书以特殊的“领袖史”视角,写出了毛泽东被选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历史必然性,以及毛泽东当年的沉浮,并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在线阅读地址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读后感 第(1)篇

前后方“四对四”的矛盾,围绕着毛泽东的复职,猛烈地爆发了!

第一个回合是在8月24日,红一方面军原计划攻打江西东部重镇南城。毛泽东发觉那里已有敌三个师十七团兵力守卫,主张不动。周,毛、朱、王意见一致。周恩来致电后方。8月28日,后方中共苏区中央局来电,认为前方不攻南城,是错误的决定,要求红军主力绕至宜黄一带寻战敌军主力陈诚部队。前方只得遵命,结果在向宜黄一带移动时遭敌袭击,一个多团失去联络。

第二个回合是在9月23日,敌增援六个师,后方要前方“攻城打援”。前方,周、毛、朱、王两次致电后方:“在目前敌情与方面军现有力量条件下,攻城打增援部队是无把握的;若因求战心切,鲁莽从事,结果反会费时无功,徒劳兵力,欲速反慢,而造成更大不利局面。”可是,后方于9月25日复电,仍坚持要前方“积极地出击敌军”!9月26日,周、毛、朱、王又致电后方,表示不能“打强大增援敌队,此请中央局特别注意”!

红军好不容易建立起的无线电台,本来是为指挥作战提供快捷通讯,此时却被前、后方首脑间无休止的争论所困惑。前、后方的战略意图如此南辕北辙,在红军作战史上也是空前罕见的。

说穿了,无非是后方首脑以为毛泽东复职,等于“右倾机会主义”上台,叫你打南城你不打,叫你攻城打援你又不打,不是“右倾”是什么?前方呢,首脑们面对敌军,深知敌情,不能不量力而行。

论指挥打仗,毛泽东确有一套过人的才略。指挥三次反“围剿”时,军权集中在他一手中,打得潇洒,打得自如。眼下,他要左请示,右汇报,把他电弄得很不自在。

终于,第三个回合,导致前、后方的争执白热化了。

那是9月26日,前方忍无可忍,决定置瞎指挥的后方首脑们于不顾,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毛泽东的名义,发布了《在敌人尚未大举进攻前部队向北工作一时期的训令》(以下简称《训令》)。这个《训令》是得到“军事最高会议”及其主席周恩来同意发出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