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经济解释(卷1):科学说需求 读后感

经济解释(卷1):科学说需求

作者:张五常

《经济解释》不容易读。这是因为若要真的解释世事,简单的理论往往要用得相当深。比方说,所有在中学选修经济的同学都知道的需求定律——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整本《经济解释》差不多来来,去去都是那样说,虽然“需求定律”这一词我只在“卷一”多用一点。变化多,要懂得很通透才真的可以用。

经济解释(卷1):科学说需求在线阅读地址

经济解释(卷1):科学说需求 读后感 第(1)篇


通篇读完张老的《经济解释》之《科学说需求》,心底不由地泛起一阵悸动:
①张老语重心长地交给我一个威力无比的锤子,即需求定律,并且不厌其烦地示范『如何用这个锤子来呼应、对付千奇百怪的钉子——现实的行为』,与此同时还不失时机地点拨,用锤子的关键——把约束行为的局限条件转换成与价格同向变化的经济学局限条件——从而借用需求定律的内涵解释与验证行为;
②可是通篇看完之后,涌上心头的首念,不是感谢张老给我一个威力无比的锤子来助我更好的生活,而是责怪张老他给的锤子太重我一时拿不起用不上;
③“我要 我要 我要 而且现在就要”……人家都把“如何成功”手把手交给我了,我却进而期望他“替我成功”以利我坐享其成。如此起心动念,直指“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即是说我是一个可怜可恨之人。
④无知者无畏,无畏者无成长;须知正因为弱小,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显著的改变;虽说,努力不一定带来好的结果,但乏味的成果一定是不努力导致的。以此自励,不再自欺。
⑤此后的起心动念,不再以『某些时候、某种程度上说、某些情况下……』开始,因为这是一个无法带来认知增量的套套逻辑、套套死胡同;而是要以“具体的局限条件+理论”为行为内核,如此纵然会试错得哀鸿遍野,却无疑是自己真实的斤两。
⑥杨绛说“焦虑太多(意即,懂了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想得太多而读书太少”。此话想来不假,一本书就像是一个朋友,朋友多了焦虑肯定就少了。
⑦如此,焦虑是减少到了可以与之和睦共处的程度了,但却仍旧没有解决,知与行经常有出入的问题。
⑧读罢此书,知行常有出入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解释:⒈知是一种特殊的行。⒉同一个理论或道理,在知的范畴里起作用的局限约束条件是甲,而在行的范畴里起作用的却是乙。⒊知行有出入,问题不是出在理论身上,而是出在局限约束条件身上。⒋所以,要想『行的效果』达到『知那样的效果』,可取的办法,不是寻找更好的理论,而是把约束两者的局限条件转换成单一同向变化的局限条件。
因为,在且仅在同一数量与性质的约束局限条件下,同一理论能助力的知或行才会指向同一效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经济解释(卷1):科学说需求 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