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极端的年代:1914~1991 读后感

极端的年代:1914~1991

作者: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二十世纪,为人类带来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但同时也是摧毁了所有理想的极端年代。霍布斯鲍姆以专业史家的精辟洞见,和积极参与者的热情关怀,记忆了这个我们所由来的世纪。从大灾难的1914,到黄金的60年代,乃至天崩地裂的1991,这是一部短促的二十世纪史、一位宏观史家走过的一生,一个你我都曾或长或短、或深或浅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故事。

极端的年代:1914~1991在线阅读地址

极端的年代:1914~1991 读后感 第(1)篇

目前为止在微信里耗时最长读完的一本书,因为许多历史哲学政治名词概念不甚了解,借助百度虽然看得很累但也带着思考带着基于对自己所生活的当下种种问题和现象有限认知与此对照,看得很认真,首先作者霍布斯鲍姆是个英国的共产党员,这点就让我对此书挺感兴趣的。不过虽然本书叫《极端的年代》,但个人读下来,觉得除了这个年代里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或者还有苏联的解体吧(也是在读此书之前就有的众所周知的既有印象),其他也没有觉得有多么极端。毕竟生活与那个年代渐远,没有鲍姆始终是一个亲身体验经历者的感受。鲍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写起到苏联解体结束,涵盖了这段时间内世界政治格局、人文艺术、科学研究,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变革和发展,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极端自由主义等各种主义的原始利弊以及实行或效仿不同主义的各国国家的兴衰成败,洞见深刻精辟也较客观理性,鲍姆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但在此书中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倾向,而是比较克制审慎和客观,除了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比较肯定,在鲍姆著此书的年代,实行社会主义的中国的确在他认为的“危机二十年”中,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普遍呈颓势,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或溃散或动荡或转型的对比中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他在书中提出的许多问题已经不是某种主义或局部的问题,而是全人类社会普遍的问题,如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的贫富差距和第一世界中不同阶层的贫富差距都在不断拉大,生态问题等,鲍姆没有也认为自己无法给出解决办法,而是提出了一种可能的方向,他无法见证下一个不知该定义为怎样的年代,回顾历史,吸取经验与教训,时刻保持警醒,避免一些无谓的争论和消耗,努力寻求解决之道,也许在我们的努力下,在可以见证到的未来,能如他所期望一般往更好的方向前进。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极端的年代:1914~1991 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