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休闲活动和休闲生活,从来就与人类本身的生存发展相生相依。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我们是为了闲暇而忙碌。”马克思指出休闲和劳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双重社会生活基础,将休闲看作人的基本生存状态之一。休闲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在国外已有百年,在我国大约也就十年光景。时间虽短,从原来一般视“休闲”为游手好闲、享乐主义,到当下重视休闲、研究休闲,发展休闲业,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象征,是人向自身本来意义和价值的一种回归。
休闲与生活质量读后感 第(1)篇这是一本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休闲研究大会后出的一本书。 它收集整理各国有关砖家的观点看法,编成了本像社会学及与经济发展模式及提高生活质量有关的书。
记得世界上公认最聪明的物理学大师费米先生的传记说,他靠“玩”得了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而无独有偶,文学家林语堂先生也认为,真正会读书的都是“忙里偷闲”。本书其实是从国家或者社会层面的大角度来考虑休闲的问题。
想起来,似乎有点逗?这种学问好玩吗?显然,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是休闲的关键,与对生命意义的领悟息息相关。从历史上看,创作和欣赏文化艺术,诸如音乐、诗歌、绘画、雕塑、舞蹈和戏剧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中心组成部分”。还有现代人的广场舞等。但是,世界上有不同文化语境人,对于休闲认识的内涵就不一样了,这是一个事实。本书提到了各国人民的在消闲娱乐生活方面,认识上的差异。所以,它不仅仅对于科教文组织有用,就是这对于,例如,青少年及老年人活动分类研究,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人口增长等都有重要参考。因此,休闲研究文献强调休闲在创造生活意义上的重要作用,而创造生活意义与提高人们环境生活质量又息息相关。
读完书后才知道,简言之,在此休闲理念认识上的提高,能够有助于和谐社会建设。说大了,说白了,它竟然还与对于人权及文化价值观念等的诠释有关。特别是,书中说“休闲研究与大多数其他学科一样,出现了一个包括在社会分析法中的崭新焦点。它带来了建构在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周围的科学,为更深刻地认识休闲及其环境和社会的构成敞开了大门”。 合上书,还在想,呵呵,这是忽悠,还是真的?至少像是涨学问了️。开始有点逗了!好的休闲书,因为它结构松散!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休闲与生活质量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