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解读中国经济最权威著作,总结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活动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书中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系统地回顾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新版针对近年来此起彼伏的“唱衰中国”论调,专辟一章“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予以驳斥,对最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我国未来改革发展前景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与预测。
解读中国经济 读后感 第(1)篇1. 为什么欧美率先发生工业革命,而不是一直领先于世界的中国?这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林毅夫给出的答案是,前现代时期,技术变迁依赖于偶然,而中国自唐宋以后就一直处于大统一的状态,人口规模长期世界第一,所以中国出站技术变迁的概率更大。这是为什么前现代时期重要的技术发现都出现在中国的原因。
但是随着欧洲发生宗教改革,新教伦理建立,为科学革命打下土壤,而科学革命导致了欧洲的大量的技术变迁,从而引发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欧洲从而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的核心。
2. 为什么二战以后,只有少数国家成功的崛起?亚洲四小龙,而苏联、东欧、拉丁美洲频道出现经济危机,国家破产?
原因是,每个国家的资源禀赋不同,而大部分国家看到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都是重工业为主,所以在取得独立之后,都通过国家强制手段来发展重工业。如中国1949年到1978年,举全国之力发展重工业。
但是重工业是资产密集型产业,而刚发展中国家普遍的资源禀赋是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金短缺。所以国家就要抑制其他产业发展,扭曲市场价格来发展重工业,从而损害了国家经济。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按照国家的资源禀赋,建立市场机制,利用企业的自生性来发展合适于本国的产业。例如中国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利用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轻工业,从而实现经济腾飞,同事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形成后发优势。
3.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新古典主义虽然在解释发达国家经济上卓有成效,但是确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实行新古典主义的苏联,东欧,到目前为止都还在经济发展上力不从心。
而实行双轨制的中国,确焕发出强大的生命里。
4. 中国目前的问题。
①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②国有企业生产效率低下,需要政府补贴。
③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④金融结构不合理。
⑤银行,国有企业,地方政府,房地产形成高度依赖,稍有不慎将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
⑥......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解读中国经济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