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出自一位年仅十四岁的犹太女孩,为了躲避德国纳粹党的迫害,安妮一家被迫迁徙到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秘密小屋中,在两年多的暗无天日的隐藏期,安妮用她乐观向上的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对生活爱情的憧憬度过了痛苦压抑的日子。这本日记是作者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记录了25个月的密室生活,把密室生活的艰辛、战争时期人们的恐惧表现得淋漓尽致。
安妮日记读后感 第(1)篇结束的很突然 始终不愿意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一个封存了两年时光的地方 争吵 嫉妒 失望 惊喜 振奋 我以为这个乐观的女孩儿会迎来她爱的阳光 草地 流水 会成为一个指点江山的作家或是嫉恶如仇 正直善良的记者 会嫁给那个被她征服同样也征服她的王子 善良又乐观的女孩儿
我想 你一定没有预想到 你的文字会流传百年 多少人从这孩子气的字里行间读出战争的丑恶和人性的美好 多少人从这里感悟真诚 体味自我
现在 我想你可以放肆的呼喊 尽情的呼吸
作为作家 涤荡人心 作为记者 揭露事实
你认为呢 ? 坚强的女孩儿
我无法想象安妮走出小屋的时刻是怎样的心情,无法想象她和父母朋友分别时是何种画面,更无法想象在漫长而残酷的人间炼狱里那些翘首企盼光明的灵魂是如何在绝望中死去的。
特意百度了八个人的结局
范丹先生1944年9月6日到达奥斯维辛当日即被毒气毒死。范丹太太在奥斯维辛后经过多次转移,死亡日期不得而知。彼得1945年5月5日死于奥地利毛特豪森集中营,距离解放只有三天。杜塞尔先生1944年死于12月20日死于诺恩加梅集中营。艾迪特·弗兰克(安妮妈妈)1945年1月6日死于比克瑙集中营。玛戈特和安妮在1944年10月底被解往吕内堡草原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玛戈特于1944或1945年死于伤寒,安妮死于于1945年2月至3月初之间。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作为小屋八位避难者中唯一的生还者,在战争结束后回到这里时,一切曾保留着当年大家离开的原样。为了不勾起沉痛的往事,他选择清空房间里的一切。但墙上的明星照片、窗外的西教堂尖顶、尘封的收音机、以及王子运河上的船只,仍然在诉说着那段隐秘的岁月。
作者:知乎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