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读后感

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

作者:霍奇斯

《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是图灵诞辰100周年纪念版,本书是世界共认的最权威的图灵传记,据此改编的电影《模仿游戏》获得2015年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艾伦·图灵是现代人工智能的鼻祖,在24岁时奠定了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二战期间,他为盟军破译密码,为结束战争做出巨大贡献。战后,他开创性地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因同性恋问题事发,被迫注射激素,后来吃毒苹果而死。作者是一名数学家,也是一名同性恋者。他对图灵的生平有切身的体会,并实地走访调查图灵生前亲友,取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写就此书。

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在线阅读地址

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读后感 第(1)篇

1954年6月7日夜里,人类历史上一颗伟大的大脑停止了思考。第二天一早,他被人发现躺在床上,口吐白沫,旁边有一个果酱罐子,里面装满了剧毒的氰化物,还有一个咬过一口的苹果。验尸官断定,死者就是用苹果蘸着氰化物吃下去自杀的。这就是著名数学家、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奠基人——艾伦·图灵生命终结时的场景。
还有一个传奇的说法是,苹果公司的Logo正是得自于那个让图灵咬了一口就毙命的苹果。不管这种说法是不是靠谱,之所以听起来还有几分道理,大概是因为很多人都觉得,就算苹果公司以这种方式纪念图灵,也是完全合适的。因为就图灵的贡献而言,他完全当得起这份纪念。
如果你看过那部拿过好几个奥斯卡大奖的电影《模仿游戏》,一定对图灵不陌生。你可能知道他在计算机领域的贡献,他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也知道他因为“同性恋者”这个标签而遭遇的悲剧性命运。但你可能不知道,电影《模仿游戏》,就改编自我今天要为你解读的这本《艾伦·图灵传》。电影还原了书中的故事情节,但对书中呈现出的图灵的思想、其中精妙的技术并没有过多的展开。很多喜欢图灵的人都看过这本将近700页的传记,但是看过后都说很难懂。其实,这些据说“看不懂”的部分,才是作者花了心思的地方。
本书的作者安德鲁·霍奇斯是牛津大学的教授,他自己正和图灵一样,有着数学家和同性恋者的双重身份。他认为,“图灵传”不应该仅仅记载图灵的生平故事,更重要的是要讲清楚图灵的思想,让人们真切触摸到他的创造是多么地精巧绝伦。所以和一般的传记作品相比,这本书包含了更多技术上的细节,就是为了做到原汁原味地呈现。要真正走进图灵,这本书不可不读。
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叫“如谜的解谜者”,这可以说是对图灵一生的凝练概括。图灵的巨大成就就在于解答谜题,是一个终生的解谜者;而他的悲剧性命运又恰恰在于,解谜就总是要求有一个谜底,人生与命运的奋斗却注定是没有谜底的谜题。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这位“如谜的解谜者”。
首先,我会具体讲述这位解谜者的成败。图灵的一生都在追求理性和事实,这在科学上给他带来了巨大成就,却在个人生活上注定了悲剧性的命运。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其次,我将为你呈现图灵成就的第一个内容:计算机概念的提出。你将会看到,这个过程既有相当的偶然性,是图灵灵感的乍现,同时又是那个时代孕育的结果。
最后,我会回到图灵思想的当代价值上,这与他的第二项成就相联系,就是他对人工智能的展望。今天的人工智能还没完全实现图灵的期望,我们仍旧在路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