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知名博客李笑来与你一一分享。这是一本帮助你走向独立,走向自由的省身之作。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第(1)篇记得是在听央广经济广播的《那些年、那些事》中纪中展推荐的此书,之后开始阅读,一看书名,觉得是本鸡汤类的书籍,没想到翻开之后,才发现李笑来里面的内容是十分严谨的,并且充分的把自己心智的不良模式颠覆了一下,废话不多说,简短说说其中给自己的启示。
一、我们对一件事不感兴趣,是我们没有把事做好的能力。
乍一读,我停顿了几秒,脑子略加思索,我们大多数人不是被人灌输“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然后才能持之以恒的做某事,才能把它做好”,而细品咂一下,回忆自己的经历,感觉作者说的确实是那么回事,我记得儿时最反感的运动就是跑步,跑个一千都累的要死,之后就有犯难情绪,在没有之后了,而现在呢,轻松跑个半马也不是问题,因为是自己逐渐克服惰性、挑战自我的心理让我坚持下来了,现在不但有兴趣,而且更加自信了。
二、注重时间积累的效果,要善于统计并记录。
书中的一个例子就是86400,如果银行每天给你的额度为86400美元,让你每天去花费,但有一个原则,少于这个数,就实际给你这个数,而对于这个数,而最多给你这个数,两种结果的心理都是痛苦的。而这个86400就是我们每日的分钟数,这就是我们每日痛苦的原因了。
而我们的心智是很难转变的,但唯有我们真正认识到问题的本质的时候,我们才会有所改变,有所行动。那我们怎么能认识时间积累效用呢,那就是记录。举个例子,假如你做个读书规划,每两个星期读一本书,每次读完都要写个千字的书评,坚持三年,最后你归档一下你的书评,你会发现你能“出版”一本杂文集了。我们大多数人意识不到时间的效用,那是我们没有对比时间前后的因果效应。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善于与时间做朋友。
三、儿时觉得时间慢,而年龄越大时间越紧张的原因—时间体量的原因。
书中的例子就是五岁儿童过下一年,就是他人生的五分之一,而一个五十岁的人过下一年就是其人生的五十分之一。用简单的话说明,就是人越复杂,带给他的喜悦感就越少。也好比经济体量的增长,要维持一个恒定的增长率是困难的,实际情况就是体量随着体量的变大而缩小。时间也一样,我们人生的后半部分,要维持一个稳定的增长,那需要几年的成本,从而我们做事就更得需要耐心。
还有诸多方面的东西值得自己品味参读,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值得反复阅读的一本书,感谢李笑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