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忏悔录》与奥古斯丁、卢梭《忏悔录》齐名,并称“世界三大《忏悔录》 ”。“我的生命是否具有超越死亡从而永恒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在凌乱的书桌上写上重重一笔。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行将结束时,因不堪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托尔斯泰思想出现巨大困惑。他追溯自己五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寻找生命意义,并记录下这段精神活动的过程,取名《忏悔录》。托尔斯泰《忏悔录》深刻探讨生命意义,与人生、命运、信仰有关。生命向我们隐瞒了什么?如何坦然面对死亡?如何让短暂的人生具有永恒价值?这些有关人生命运的深刻问题,都将在阅读本书中得到启发。
忏悔录读后感 第(1)篇茨威格说托尔斯泰,“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
每一届,课讲至托尔斯泰处,必抱以深情。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传记,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托尔斯泰的生平经历,以及那朴素得让人泪目的墓地……震撼!让灵魂经历一场洗礼。
灵魂的伟大,不在于其生而高贵,始于高洁,而在于其历贪嗔痴妄而能自省其“卑微”“鄙芜”。托尔斯泰因质疑而生发的精神危机,其灵魂的忏悔,书中的絮絮叨叨,从另一角度来说,或可以说是一个历经荒诞颠倒见证邪恶愚妄的智人,在饭饱欲满后,突如而来的“虚无”、困顿、矛盾、挣扎;读其言语,观其做法,那些汲汲于济身“高贵”,营营于普世“成功学”的人,或许会觉其费解,甚至于觉其可笑,亦是疯魔!诚然,还在索求“拥有”路上的我们,还没全然登上“拥有”的山峰,又如何敢言探问那蓦然回首的“虚无”。然而,感谢托尔斯泰的真诚,感谢他那赤裸裸的自我审视,让我们能代入其角色,在书的字里行间,拷问我们已历俗尘的那部分灵魂:我是谁?我该往何处去?
是的,思“虚无”,求索有限与无限,探问生命的信仰与意义,这是人类共同探问的终极话题,或许每个人提交的终极答案终会有所不同!但无疑,托尔斯泰为我们提供其中一种思索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