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列举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环保小事,将百姓密切相关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一一展现,在倡导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念的基础上提倡更为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力求做到便于理解,使读者乐于阅读。
低碳环保随手可做的200件小事 读后感 第(1)篇作者的环保思维还停留在80年代做央视主持人劝诫众生的状态。其中一半的议题违反当代人的人性,另一半的议题也不具有可推广性因为太反人性了。当代需要结合经济学心理学和科技来诱导和倒逼现代人做出环保行动,并且要提供科技手段和措施来督促。世界不是人类自私的世界,人类太过自私也是对自己未来的不负责任,如何管理好群体的破坏力,当前几乎没有成功的方案。西方提倡环保但是都把垃圾出口到落后国,日本做的很好,但是依然是熵增加的状态。消费主义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标志,浪费不再可耻,仅仅因为社会需要市场这么个调节供需关系从而需要保有相当体量的交易量的工具而已。当前人们最畏惧的是经济危机,畏惧没人消费,畏惧分配不均,畏惧失业人口,畏惧老年悲凉,畏惧市场萧条。商品社会的极大繁荣也是环境的极大危害,以前物资贫乏,能物尽其用,现在商品爆炸,重复制造,低效利用资源,却成为成功的标志。市场经济带来了疯狂,高效和集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它天然对立。靠市场是不可能解决环保问题的。那看看人文教育,用人性的光辉教育下一代成为环保人是否可行?以日本为例子看起来是可行的。但是日本国民性格特殊,能做到行为基本一致,但是对于其他地区的人来讲,太难了!台湾的垃圾税措施做的很好,并且证明了中国人也能做好环保。人文行政经济调节多方面都要有措施,不过最好的措施是限制人对资源进行支配的权利。这仰仗于强有力的秩序安排能力。浪费这种微观行为,解决的难度级别太高,一套规定一个法律一种提倡远远不够。科技或许能带来新改变,当每个人的微观行为心理过程都可监控时,制定行为策略时都能借助计算能力,将集约管理做到极致。这类似于一套新的依托于人性,以环保为最优目的的行为协议和回归算法。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低碳环保随手可做的200件小事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