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史讲义》是罗尔斯逝世后出版的第一本(也许是最后一本)罗尔斯自己的专著。该书是编者萨缪尔·弗里曼依据罗尔斯在哈佛大学开设的“现代政治哲学”课程的相关讲义、录音和笔记整理而成。本书的主体内容是关于霍布斯、洛克、休谟、卢梭、密尔和马克思之政治哲学的讲座,另外,还有罗尔斯关于“政治哲学之功能与特征”的导论、以及两个附录(即关于西季维克和巴特勒的讲座)。
政治哲学史讲义 读后感 第(1)篇正义观念都受各自的历史条件的限制,并且仅仅在它们各自特定的历史时期是适用的。《政治哲学史讲义》
罗尔斯整本讲义以“社会契约论”派政治哲学家为主线(是不会有马基雅维利和施特劳斯的),在我看来,完全是为了自己《正义论》新契约论作了铺垫,比如霍布斯的契约论缺乏“个人义务”,洛克契约建立的国家不是一个人人享有平等政治权利的国家,而是一个不平等的等级制国家,卢梭的“人性本善自然状态”问题,以及公意可能导致的极权倾向,以及马克思正义观念中关于阶级和解放生产力的狭隘视角。还有最后附录中巴特勒的“良心”概念的重要性阐释,都是带着重新梳理的视角证明罗尔斯本人“无知之幕”原处状态的合理性,以及两个正义原则的积极性,所以一个哲学概念都蕴含了一部哲学史,尤其讲义对功利主义派别(密尔,西季魏克)的梳理,罗尔斯认为正义就意味着平等,有力地反驳了统治西方政治哲学一百年多年的功利主义,恢复了契约论在政治哲学中应有的位置。所以说罗尔斯这套讲义无非是想彻底证明,他的新契约论如何修正了前人的一些问题,又如何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的。虽然他都没有明说。
五花八门的流派也好,其实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家追求的基础政治价值就只有两个,即自由和平等,以霍布斯,洛克,休谟和密尔为代表的现代政治思想家实质上仅仅解决了自由的问题,而没有解决平等的问题。同时代的卢梭,还有后来的马克思则重点讨论平等的问题,但罗尔斯要综合解决“自由和平等”,站在前人肩膀上,重新创造新的指引,所以通过这本书的梳理,去看懂罗尔斯《正义论》很有帮助。
但政治哲学总有一个致命尴尬的问题,一旦从理论回到实践,从理想回到现实,从政治的可欲行回到可行性,都最后成为废纸一张,前有洛克,卢梭和马克思,后有罗尔斯本人,所以怎么说呢,对积极想了解人类虔诚追求基本价值的读者可以看看吧。梳理还是非常细致,很多地方是选读著作式的句读,还有前后贯通式的分析,实在是精彩。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政治哲学史讲义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