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一座城市四十年的常与变。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9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作品。《长恨歌》讲述了一个名叫王琦瑶的上海女人一生的故事,从“沪上名媛”的闪亮登场到被人残害的狼狈落幕,她像是处于一个热闹舞池,在华丽的舞步的催促下与身边的人短暂的相识又分离,想要奋力抓住最后一个依靠却为此丢了性命,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始终与她命运的变换携伴前行的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变迁,四十年的时光跨度足以是一座城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弄堂里巷看似盛不下这庞然大物,可它的触脚早已潜入王琦瑶生活的角角落落,牢牢地捆绑住了她。
长恨歌 读后感 第(1)篇在出门的大巴上看完了。之前看到最后一章,便觉得隐隐不安,躲着似的留着,不敢看,也是不舍看。
结局也确实可惜。
王琦瑶这一生,都是好一半坏一半的,从前的上海在她身上烙下挥不去的印记,她优雅高贵,紧随时尚,女性魅力随着年岁只进不退,每个人好像熟识后都能在她这里得到所需求的安心之处。于她自己,这一生并没有落到好的去处,身边的人,也是走一批来一批,没有个长久的。对朋友,王琦瑶是无所谓的放任态度,吴佩珍蒋丽莉都是剖了心待她,将她放在高一等的位置上,也终换不来她同等的在意。可程先生李主任康明逊萨沙老克腊,又有哪个是属于她的?他们深深浅浅稍许停留,带给王琦瑶情感上的得与失,心里升起的希望和次次落空。
一开始,对王琦瑶,觉得只是生得好皮囊,还总带着点仔细心思的早熟女孩,有着虚荣心和过分强调的自尊。她是柔软需要依靠的小女人做派,对李主任的不容分说,直接了当毫无抵抗之力。她聪慧敏感,仔细进退,在旧上海的浮世繁华里为自己编织了一个梦境,也造就了一个错的开头。到后来时代变迁,她这梦是醒了,像画好底稿的画一样,开始涂色填彩了。这画画的好不好,受着底稿的影响,受着色彩的影响,好与不好,却也是不可一概而论了。之后到这新的上海,却慢慢对王琦瑶生出一份敬佩来,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处事风格,在平凡生活中还守住一份精致优雅,没被这一落千丈的日头磨坏了脾性。
想来也是人生无常。程先生守了王琦瑶一辈子,终究咫尺天涯。王琦瑶向来是稳得住心绪的人,到最后却为了留老克腊交了底流了泪,失了常态,却也不是因为比前几位多爱了哪一些。凡事都要凭缘分,要是没有再用心也是无用。不如来世愚笨一些,粗糙一些,似薇薇般,还能有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恨?恨这长梦终有醒时,恨这美丽太过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