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相互观照,透视中国城市与乡村的二元结构中,农民“逃离”乡村,进入城市的艰难历程。本书建构了一个独特的“围城”世界:城里有“荣光照耀”,怡然而洁净;城外,则是一个巨大的不断为黑暗所吞食的黑洞,在欲望的渊薮中,罪恶肆意横行。在这城里城外的相互纠缠、撕咬的阵痛中,李佩甫通过他笔下的人物给我们展示了生命在对苦难与欲望的抗争中所具有的厚重感,这种抗争也是他对生存境况与价值理想的一次更为深刻的反思。
城的灯 读后感 第(1)篇冯家昌用良心和尊严换了冯家的飞黄腾达,但是失去了心里的月亮。
社会,官场,城市户口......他身不由己,不得不一步一步把自己变得像当年的铁脚一样坚硬,他不允许自己后退,也不能后退。
月亮说,你好不好。他说,你想要什么。
从前心里开花的时候,那种甜蜜仿佛要溢出来,一句承诺郑重的不能再郑重,可食言的时候却是一句话都没有,心比铁还硬。刚进部队,娶到他心里的月亮是他最大的愿望,可后来,一纸城市户口取代了月亮变成了他生命的核心。
他变了,她也变了。
一个随波逐流,一个逆风飞翔。
他想要一个好地位,想要弟弟们能顶天立地,想要冯家能被世人景仰。他的愿望太厚重,相比而言,儿女情长变得不那么重要。丢弃月亮的同时,也丢掉了自己。
她想等心爱的人归来,拼尽所有去坚强,想看家昌看见家里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的时候,惊喜的表情,可理想与现实始终是背道而驰的。
人各有志,想得到什么,就得用相应的甚至更多的东西做代价。刘汉香没了爱情,没了家庭;冯家昌丢了爱情,销了傲气,没了快乐。
他们想得到的最终也都得到了,但失去的永远不会再回来。
草垛的月亮死在了冯家昌的心里,把冯家拉出火坑的嫂死在了冯家昌的一句话中,把小小的村落变成炙手可热的月亮镇的刘村长死在了她拯救村民的路上。死了三次的刘汉香终于解放了。
城里的灯光到了乡下,冯家欠下的债再也不能还了。
火苗散发着灼热的温度,一盆冷水浇下来,透心之凉,再怎么折腾,火也不能再次被点燃。再高的地位,再多的“户口”,也不能让曾经的自己死灰复燃。
是不是值得呢?拼了命削尖了头想往城里钻,低头俯腰,虚伪客套,是得到了一些人的“尊重”,却也被整个村唾骂,村里再也没了他们的立足之地。连根都没给他们留。
有志气往上爬是好事,在社会里摸爬滚打沾上污迹也无可厚非,但一定不能触及底线。
因为一不小心,
那你想哭都没地儿去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