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资本之王:全球私募之王黑石集团成长史读后感

资本之王:全球私募之王黑石集团成长史

作者:戴维·凯里 约翰·莫里斯

资本之王——唯一一部透视黑石集团运作内幕的权威巨作,首度展现黑石创始人史蒂夫·施瓦茨曼叱咤风云的私募传奇 。一个财富金字塔构筑的故事:黑石从仅有三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史蒂夫?施瓦兹曼3.98亿美元的年薪和6.84亿美元的黑石IPO所得,究竟从何而来?   一段创造者与掠夺者的风雨传奇:看清私募股权公司与生俱来的双重面孔,他们究竟是在猎食那些被收购的公司还是助其发展、共同增值?   一场私募股权业并购的饕餮盛宴:黑石及其同行不仅在全球掀起并购浪潮,而且在华尔街向高盛、摩根士丹利这样的金融巨头发起挑战。黑石仅仅控制着51家公司、雇佣了50万人,然而却有171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

资本之王:全球私募之王黑石集团成长史在线阅读地址

资本之王:全球私募之王黑石集团成长史读后感 第(1)篇

与门口的野蛮人负面形象不同,本书对于黑石集团和杠杆收购、私募股权行业的评价更加正面。

不再是单纯依靠被收购公司的稳定现金流来偿还债务,空手套白狼。而是通过价值再造和周期投机来低吸高抛。

私募股权行业,其实是整个金融行业,与行业发展周期息息相关。88-90,99-01,05-07是三个行业周期底部。

黑石三大业务领域:并购咨询,杠杆收购,房地产基金。

主要投资收购对象:管理经验不善的企业,处于行业周期底部的企业,还涉及创业风投,母基金投资。

只要盈利来源,20%管理费,ipo,转卖,二次收购的差价的1%-1.5%,自有资金投资。

虽然中美现今私募股权基金和管理者数量差不多,但中国基金平均拥有资金是美国的1/5,单个管理者拥有基金数量是美国的1/3,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主要投资去向仍然是二级市场和1.5级市场,并没有1级市场和上市公司私有化中发挥主导作用。仍然只是赚钱的工具,而不是价值再造,也许是因为中国金融市场不够发达,管控严格,民企融资成本高,私募股权基金难以在市场上通过高杠杆募集到大额资金,无法主导收购,也不意长期持有。中国的诸多收购,基本都是互联网公司以充足的自有资金或股权置换完成的,私募股权基金更多起到牵线搭桥作用。

黑石集团的两位创始人彼得森和施瓦茨曼,第三号人物是接班人詹姆斯。三位都是资深投资银行家,在投资银行界掌握丰富的人脉资源。施瓦茨曼对于黑石有极为强烈的管控欲。

起步依靠机构投资者,垃圾债券,银行资金,尤其是最开始的日本资金如盛田昭夫,现在主要依靠政府资金,养老金。中投刚成立时就投资了20%黑石的股权,虽然基本没有盈利,但中投依靠与黑石的合作也打开了很多局面。当然,黑石收益更多。

kkr,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凯雷集团。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资本之王:全球私募之王黑石集团成长史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