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最新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见闻:叫杨飞的人死去了,但他的灵魂似乎还没走远,他接到一通电话,殡仪馆的人抱怨他火化迟到,而即将被火化的竟是杨飞自己……他在去殡仪馆的路上经历了一系列光怪陆离的事件,以及与生前亲友的爱恨离别。生活的不易、爱情的曲折、亲情的温暖……让活着的人无从找寻出口,只能在死后的世界里得到和解与救赎。余华用拙朴简白的手法写出了深沉的悲痛和感人的温情,写尽了中国人的善良与悲哀。
第七天(2018版)读后感 第(1)篇︎从《活着》到《第七天》,余华的小说可谓是写尽了人的一生。很多人说这是一本嘲讽社会现状的书,且不说社会是否真的有作者描述的这么黑暗,幸运的是这些事我们大多数人也只是从电视、书籍等媒介中获知。
︎ 《第七天》,这本书的名字以及简介让我很容易想到一部电视《49天》,讲述一个误死的人需要在49天内找到3个真正爱她的人(除亲人外)证明活着的价值,从而才能复活的故事。这是一部对我很有意义的电视剧,于是,我对《第七天》抱有很大的期待,并且读下来我觉得这是本好书。
︎ 书中很多温情十分打动我。①杨飞的养父,和杨飞相依为命的人,老年时生了一场大病,于是悄悄地离开了孩子,再也没有回来。杨飞死后,遇到的那位在殡仪馆候烧厅帮他取号的工作人员,正是他的父亲。一个父亲,只为再见到孩子一面,开始了多年的守望。《49天》中,原本两个相爱的男女,因为一场车祸阴阳两隔。男孩为了再见女孩一面,告诉她要好好生活,在那个世界当了很久的调度使(迎接灵魂投胎的人),开始了他的守望。余华在《活着》一书中告诉我们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没有别的。而我在《第七天》却读出了家人的守望,仔细想想被人爱着难道还不算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吗?②废墟中的红衣小女孩 | 一场强拆事故,带走了小女孩的父母,留下了两个“因公殉职”的骨灰盒,她会在美丽的谎言中成长起来。“我仿佛看见潮水把身穿红色羽绒服的小女孩冲上沙滩,潮水退去之后,她独自搁浅在那边的人世间。”这里的小女孩与《辛德勒的名单》有异曲同工之妙,本书的小女孩显然不是因为本命年才会身着红色,这里的色彩越鲜艳,越能衬托出她在父母双双离世之后的悲惨。而却是这样的一位小女孩,给了死后的杨飞带去了冬日里的第一抹温暖。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第七天(2018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