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后,东野圭吾刺痛人心的代表作。饱含了温情的爱与痛的悬疑小说,更扣人心弦!爱女被杀害的道正与小夜子夫妻在凶手被宣判死刑后,感到人生失去目标,即使凶手伏法,女儿也无法再复活的痛苦,终使道正与小夜子分手。某日,道正接到刑警致电,带来令人震惊的消息──小夜子被杀了。虽然不久后凶手自首,但道正却在小夜子的遗物中有所发现,她的死因似乎并不单纯……如果你家人的生命被残酷地夺走,你希望该如何处置犯人?如果犯人并未把死刑视为惩罚,至死仍未反省,死刑又有何作用?
虚无的十字架 读后感 第(1)篇这是一本看得比较快,但是有点沉重的书。让人沉重的不是怎样怎样的作案场景,而是书中一直讨论的死刑,这个十字架。
“死刑很无力。”
刚开始看的时候会愤怒、会不理解,为什么日本的法律会是这样的“人性化”,在日本最多判25年的有期徒刑,但仅是杀人,一般会判15年有期徒刑。会愤怒,也不理解为什么杀人犯不能被判死刑。
随着文章的深入,告诉我们:“死刑很无力”。因为死刑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且死刑有时候不是最好的结局。
有的人被判了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反而觉得人生有了安排,即认为国家或者命运给自己安排了生死,所以每天都不悔过,反而很坦然。看到这里你是否会五味杂陈,死刑不是对他们的惩罚,而是一种安排。那这种死刑有意义吗?这种死刑所带来的十字架无疑是虚无的。
有的人在犯错之后没有被判刑或者说没有人知道他犯了错,但是他却在长达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无时无刻不在悔过,甚至有所行动来偿还。反过来想,如果他被判了死刑,那这之后的偿还活动都无法实现。所以到底是一概而论判死刑,还是让他带着悔过的心态来偿还呢?这种时候死刑又该何去何从。但肯定这种人所背负的十字架一定是很沉重的。
死刑一直是被害家属的心愿,而且一旦发生,都在判处死刑的路上奔波着。但是如果死刑的诉求一旦达成,那这些家属在接下来的往后余生又该奔波什么呢?对于被害家属来说,这种伤害在命案发生之时就已经产生,而且无法消磨。唯有靠自我疗愈。所以这个时候死刑又有什么用呢。
死刑终归是无力的,无法解决任何问题。但是对于犯错的人来说又不能轻易饶恕,至少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即使他们假释或者刑满后可以回归社会而不是再次犯案报复社会。只有犯错的人真正悔过,并愿意善待社会,才是对被害家属的真正的聊藉。
所以十字架是虚无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虚无的十字架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