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说,中国经济开始陷入全面衰退;中国经济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摆脱不掉通胀这个瘟神;我们无法实现产业升级,只能产业转移;我们距离香港式的楼市崩盘只差半步;国企根本不赚钱,国企拒绝改革;我们的金融系统催生了高利贷;所谓保本的理财产品,其背后是风险极高的房地产;国有四大银行有可能重蹈日本覆辙;所谓国际板,是国资委的另外一个孩子“红筹股”回来圈钱了。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读后感 第(1)篇中国经济的大格局——出口不行,内需没起色,投资没钱,客观地讲,出口和内需一直也不是GDP的主力,我们真正的主力一直都是投资,而且是政府领投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当然还有工业投资,但是大部分工业投资也都是围着基建而不是民生内需转的。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只靠一种方式,就是近乎疯狂的固定资产投资。作者认为经济改革不能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藏富于民,并且让富裕起来的老百姓能够得到政府“以民为本”的公共服务。我们要透过有效的预算改革,把钱花在民生保障上。让老百姓无需再为看病、上学、住房、养老发愁,让老百姓放心地把钱花在其他消费上,以此拉动内需。
“依靠大规模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中国如果还妄想沿着之前的老路走出经济危机,可能在经济寒冬之后,却又进入另一个冰河世纪。
个人体会,个体户随着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和租金成本的增加将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举步维艰。目前中国通货膨胀之后的现状就是,高端制造业回归美国,低端制造业流往越南,我们已经丧失了成本低廉的优势。而随着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以及公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部分高中学历人员甚至都不愿意从事“低端”服务员的岗位,用人单位只好水涨船高大幅提高薪资,而实体零售行业的营业额增加并不意味着纯利润增加,且个体户和中小民营企业又将面临繁重的税收负担。而我们对国企以利润为中心的考核管理更加剧了国企对社会的盘剥,个体户生存空间受到不断的挤压,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这年代没个关系,做啥都难做。
什么时候能真正地做到藏富于民,共同富裕,以民为本?作者哪怕指出如此多的政策漏洞,决策者就算是知道,能不能调整?能不能执行?什么时候官员能把个人政绩放在社稷民生之后,能赋权于民?问策于民?能抛弃短视,抛弃大跃进,抛弃急于求成?,抛弃过度干预?
个人出发点不一样,利益诉求不一样,说到底你我不过是万分之一个战战兢兢不得不遵循游戏规则的初级玩家而已,多说无益。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