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曾任职苹果公司,创建微软中国研究院,之后转战Google, 2009年离职创办创新工场,这些不同的角色让他的人生富有传奇色彩,但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一场疾病让他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和体悟。 《向死而生》是李开复对过去一年的动情回顾,情真意切,字字珠玑。真实地再现了作者在病中的所思所想,让读者看到了他重生之后日渐成熟的人格魅力与价值观。不忘初心,心怀感恩,随缘随喜,这是当身边人问及他抗癌心路历程时,他给出的唯一答案。 这本书写出了作者患病期间的人生感受,可谓劝世贤言。读之,能从中获益匪浅。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 第(1)篇借着这期无限卡的尾巴,一字一句读完了它。快一个月里,断断续续的时间夹缝里,等校车的路边,校车上,还有临睡前的夜里……大概是这本书把我带回到现在最平和的心态。
再次翻阅标记的读书笔记,感动点颇多。喜欢自传形式的文体和娓娓道来讲故事般的风格。书中很多的理念都能与自己产生共鸣。不管是对于家人的陪伴与感激,人与人之间缘分的珍惜,不计回报得无条件付出,还是对待生命的态度,认真生活把每一天过成极致,享受并用力感受每一个当下……都能感同身受。也许苦难真的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因为世事无常,人在变故中往往能更快地成长。
人生很短暂,我希望用最美好的方式与亲人朋友相处,让那时光成为一种爱的分享,一种心灵的对话,这样才不会留下任何遗憾。这也是自己向来重视仪式感的原因。因为生命的很多美好时刻过去了都不会再来。而记录的意义也在于此,对于一些重要时刻 重要感受 重要的人,我会用笔 用心 用笔芯记下,也会用相机定格 用视频框住。害怕某一天生理的记忆终究抵不过时间,若能永久存在记忆库里,该有多温暖。
向死而生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过滤到生命中那些不好的经历,去乐观释然地看待。经历本身不是财富,对经历的反思才是。
越临近岁末,越觉得自己被幸福包围。细数这一年遇到的人和事,收获的温暖足以抵抗那些细枝末节不值一提的苦难。越来越能独立于自己的世界里,日子安静丰盈,内心平和笃定。享受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
愿能一直带着信仰与希望,爱与力量,过好每一天。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