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导演同名电影原著,获英国布克奖等6项国际大奖。一艘孤单小船,一个落难少年,一只孟加拉虎,这是南太平样上,最艰难的生存考验。小说描写一个印度男孩和一只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一起在太平洋上漂流227天后获得重生的神奇故事。书中如真似幻的海上历险与天真、残酷并存的人性矛盾,巧妙契合,更激荡出高潮不断的阅读惊喜。读者读过此书后必将引发深深的思考,无论是开放式的结局还是小说对于信仰、生存,乃至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展现,都会成为每一个读者深思的问题。难得的是,这样一本蕴含悠远、包罗万象的书确是非常好读,叙述行云流水,文字不艰涩不花哨,语言朴实且有力量,好读且让人欲罢不能。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李安导演同名电影原著)读后感 第(1)篇读完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之前在家里看了李安拍的电影,纯粹是被影像震撼,觉得不去电影院看个3D确实遗憾,但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我自己把这本书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Pi在印度的生活。这部分的内容在阅读时我觉得有些冗长。但交代了两个对后文有用的信息:
1、动物的凶猛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2、故事的大背景
第二个部分是Pi的船遇难后,Pi在海上的漂流生活。
如同蝗虫一样嗡嗡嗡飞来的飞鱼和颜色绚丽鲯鳅,海龟脖子里涌出的血不一会儿就会凝固如果冻,海豚,鲨鱼,鲸鱼;鬣狗钻到斑马的肚子里面咬食,猩猩坐着一大网香蕉翩翩然漂来,后腿伸直然后把头搭在交叉的前脚上的孟加拉虎,Pi暂时失明后遇到的同样失明的遇难者,当然,当然,当然,还有那个漂浮着的巨大的肉食性的岛屿。这一切确实当的起奇幻两个字。
但是如果故事只有前面这两个部分,那么就只是一般的奇幻故事而已。这个故事之所以是一个伟大的故事,在于第三个部分。
在日本调查人员的追问下,Pi说了两个不同版本的故事。
第一个“奇幻”的故事无法得到调查人员的相信,甚至调查人员还真的扔了两只香蕉到水里看能否浮上来。
还有一个却是残酷的黑暗的没有人性的故事。吃苍蝇的法国厨师设计砍掉了受伤水手的一条腿就是为了用人肉做鱼饵,不光做鱼饵,法国厨师自己也吃了这个死去的水手的肉,还说味道好像猪肉。
Pi的妈妈在争斗中被法国厨师杀死,而Pi在救生筏上面目睹了这一切却什么也没有做,甚至没有一声呼喊。不知道是否是内疚抑或真的绝望,法国厨师借Pi的手杀死了自己。而Pi,拉扯厨师的肠子,扯出厨师的心脏,吃了。
最后,Pi问两个调查人员,这两个故事愿意相信哪一个?
一个是充满了神奇色彩的个人奇幻秀,一个是绝境中人用自己的行为挑战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底线的真人秀。小说的最后一段中,调查人员接受了前者。
那么,作为读者的我们,会选择相信哪一个故事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李安导演同名电影原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