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全球躁郁症研究顶尖权威、超级畅销书作家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为你解开天才与疯子之间到底有何纠葛的谜团。 ? 本书是有关躁郁症以及躁郁症与艺术气质和想象创造之间关系的专著。作者通过搜集整理古往今来许多优秀艺术家的笔记和传记,发现许多艺术家都为躁郁症所苦。书中通过引用艺术家的自述、大量科学家的研究数据和图表,并结合个别案列的具体分析,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地为我们揭开了躁郁症与创造力关系的秘密。 ? 基于躁郁症与创造力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不禁要问:当躁郁症基因被发现后,羊水诊断、孕期检查、流产手术,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基因疗法、对躁郁症的早期预防,会为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精神病治疗是否会造就出快乐但平庸,更加缺乏想象力的艺术家?本书会作出一一解答,并在书后附有躁郁症诊断标准。 ? 本书是杰米森“躁郁天才”四部曲之三,其他三本分别为《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上)《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下)《天才向左,疯子向右(下):躁郁症与影响世界的人》。 [编辑推荐] ? 那些患躁郁症的艺术家,他们的最好作品,到底是源于疯狂,还是来自天赋? ? 适读人群广泛。 本书适读人群广泛,包括心理学爱好者、躁郁症患者及其亲友、医务工作者及大众读者。 ? 杰米森“躁郁天才”四部曲之三。 ? 湛庐文化出品。 [作者介绍] 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 ? 世界躁郁症研究领域顶尖专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教授,情感障碍中心主任;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荣誉教授;加拿大心理协会荣誉主席及董事会成员。 ? 荣获美国及全球诸多科学奖项:1995年,美国心理卫生协会(NMHA)威廉斯蒂伦奖;1996年,美国自杀预防基金会研究大奖;1999年,精神健康社区领袖奖;2001年获选麦克阿瑟奖;2002年获选哈佛大学杰出学者;2003年获选牛津大学利奇菲尔德学者奖。曾入选“全美最佳医生”行列,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之医界英雄”。
天才向左,疯子向右(上):躁郁症与伟大的艺术巨匠在线阅读地址
天才向左,疯子向右(上):躁郁症与伟大的艺术巨匠读后感 第(1)篇相见恨晚,读之恨晚啊。
这本书一年以前就开始读,那时候读书不多,整本书看了几十页就觉得很枯燥,看不下去,然后放下了。最近又把它翻出来了,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也能读得进去了。说明了一件事,过去半年多的书没有白读,阅读和吸收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回归到书本身吧。这是一本好书,可惜读的太晚了。
全书主要讲的是躁郁症,讲躁郁症和艺术的关系,从若干家庭的传承、艺术成就和疾病遗传情况、发病比例讲起,论述了躁郁症和艺术有较强的关联关系,也就是躁郁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带来灵感,进而促进艺术成就达成。
躁郁症是人性情的两极,并且会不断地反复持续,交替出现。极端狂躁和极度抑郁是可以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的,在某段时间内,他“暴躁易激惹、行为怪异、想法偏执,以及视听上出现幻觉”。当症状比较温和的时候,它“会增强个体的能量,让人自信、喜欢冒险,思维流畅,从而进入高产阶段”。而抑郁的时候,他可能“悲观绝望”、可能“犹豫优柔”、还可能行动“迟钝缓慢”,也可能出现“错乱的疯狂”。狂躁与抑郁周期性交替出现,不断折磨一个人,折磨的同时给他带来两种不同的体验,给他灵感,给他动力,也近似给他带来毁灭。
书中写了很多家族,包括梵高家族、爱伦坡家族、拜伦家族、丁尼生家族、舒曼家族等等。这些家族都有几代人患有躁郁症,患病的多数人都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在当地文化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这是他们的厉害之处。同时很不幸的是,多数人的结局并不好,能安享晚年,自然死去的没有几个,多数是饱受折磨后,自戕离去。艺术的成就和人生的不幸的交织,就是躁郁症带给这些家族的利与弊,爱与罚。
从书中的描述来看,躁郁症是会遗传的,这不是个好消息。
自己做过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得抑郁症的概率是常人的1.64倍,之前一直没有当真,一直到读了这本书,按照书中的介绍比对了一下诊断标准,基因检测的结果是真的。算不得真正的抑郁症,只是买入了一点点的门。情绪的稳定程度、疲惫感、价值感、类精神分裂等,都有一点点症状。还好,发现比较早,而且目前也远远称不上抑郁,即使真的到了抑郁那天,希望自己还愿意接受药物干预。
不希望抑郁的基因会遗传,一点一点都不希望。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天才向左,疯子向右(上):躁郁症与伟大的艺术巨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