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源自人大的一门热门选修课,即张鸣老师开设的政治史公开课,它靠同学们口碑相传而走红校园,最终使更多的人对这段看起来枯燥无比的历史重新认真审视起来。这门课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原来在张鸣老师的还原下,中国近代史变得如此复杂、精彩,又是如此的颠覆,它与我们记忆里的古板印象迥然不同,绝非教科书上的忠奸两列、黑白分明。当诸多人物与史实呈现在我们面前时,难以用一句简单的是非作判定,在正视一段被扭曲的中国近代史的同时,我们也能发现国人今日问题的精神根源。基于此,我们将这门课的讲课稿集结成书,希望与更多的人分享这段充满矛盾与悖论的真实历史:中国与西方、清廷与民间、满族与汉族士人、洋教与本土信仰、枪杆与笔杆、造反和维新、科举与革命……是的,那段历史,除去屈辱与仇恨,还有着太多的内容值得重新去回望和反思。正如张鸣教授所说:如果我们不知道或者完全无视这个过程,就很难在历史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很难安放好自己的位置,在世界格局中也定位不好自己的位置。诚如斯言。
重说中国近代史 读后感 第(1)篇最开始接触张鸣,应该是在微博。微博刚刚兴起时,带来了新的话语权,带来了大V的观点冲击,那时候就觉得张鸣的有些观点和研究挺有意思。后来进一步了解,是基于其《辛亥:摇晃的中国》一书,主要讲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变化先,提供了很多有意思又真实的的史料。这本《重说中国近代史》,与张鸣以往的作品一样,也很有意思,通俗易懂,挖掘了很多有价值的史料,还原了历史的真实面貌。从鸦片战争前后讲起,直到五四运动,基于史实分析,撇开现有的官方主导的历史解读,以新的视角去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思考。
我们传统的历史教科书,以死板的、僵化的、抽象的历史观去分析,无非是阶级斗争、群众史观和唯物史观,给出了一大堆官方的结论。但是历史真的是这样的吗?只能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花姑娘,无论是什么朝代,都有执政当局的利益考量。我们读历史,更多的应该是还原史实,自己去揣摩分析,而非灌输意识。
回到这本小书中,张鸣以时间轴为主线,辅以较为丰富的史实,重新阐述了主要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还原真实场景,使得原本灰色的历史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历史中的人物并没有那么高大,如林则徐一开始也相信英国人双腿不能弯曲,打仗时把他们踢倒就可以了;英国人只吃牛肉,没有茶叶他们就消化不了,诸如此类。后来也是在广东跟英国人接触了才知道并非如此。又如康梁主导了戊戌变法,其实也没有那么夸张,二人的政治地位也只是一般,堂堂清国皇帝不可能重用这两个小进士、小主事。又如孙中山也是吹大炮,一切因素刚好把他推上了历史舞台中央,成了辛亥革命的先行者,然而常常口惠而不实,一次之后再也难以聚集人心,曾经的建国方略说要建成20万英里的铁路,中国近三五十年发展速度之快,时至今日尚不能完成一半。除此之外还有北洋时期的军阀混战,声势浩大却少有血拼。真实的历史也是很有意思的。
通过一个个史实的拼接,张鸣这本书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空间,在基于历史史实的分析上,原来官方教材很多看起来铿锵有力的结论可能并不一定就是那样的。
在后记中,张鸣袒露,这本书实际上是他的近代政治史讲稿。故而口语化较多,诙谐幽默,读起来轻松。对于想了解更多的真实的近代史的读者来说,不失为一本好读物。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重说中国近代史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