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记》是我国漫画大师张乐平的惊世之作,这部不朽的作品曾在我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作品的主角三毛是我国几代读者所熟悉所喜爱的人物。三毛曾五次被搬上银幕和荧屏,舆论界认为其堪与卓别林的《寻子遇仙记》媲美,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84年,由张乐平先生亲自担任造型设计的动画片《三毛流浪记》问世,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追捧,许多人都说:“我是看着三毛的故事长大的”。这是张乐平先生留给我们的唯一一部动画版的《三毛流浪记》。动画片《三毛流浪记》以漫画形象三毛为原型,运用了三毛漫画的很多原有情节,同时,设计了更为丰富的场景,故事结构更加完整。张乐平以机智的笔触,精心地结构了一组一组笑中带泪的画幅,描写了瘦削矮小的三毛孤苦伶仃,四处流浪的悲惨生活,并将他乐观幽默而又不畏强暴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张乐平被人们誉为“三毛之父”,他笔下的三毛形象表达了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赢得了一切善良人们的共鸣,真正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艺术典型。1992年9月27日张乐平因病久治无效与世长辞,身后留下了不朽的三毛。这套根据《三毛流浪记》动画片改编的图画书,使用张乐平先生的绘画原作制作而成,供读者永久珍藏。
三毛流浪记 读后感 第(1)篇三毛的三次流浪生活,第一次是离开爸爸妈妈,自己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流浪,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善良的捕鱼爷爷,此后与爷爷相依为命,爷爷对他的爱让他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让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小小的三毛与爷爷每天都很开心,特别是爷爷第一次带他去河里捕鱼的时候,同时也因这次的经历,爷爷教三毛学会了游泳,克服了对下水的恐惧,当他们过着所谓幸福快乐的生活时,不幸的是爷爷被一个小兵开枪打死了,之后三毛安好爷爷,三毛刚感受到一丝的温暖就此破灭。然而三毛又一次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流浪,孤苦伶仃的他,在不知何去何从时,他想到了去上海,上海给他的第一印象是有许多白米饭,高楼大厦,对于许久未吃饱饭的他来说,此时是饥饿而又兴奋的,他的现状告诉他只能往前走,去寻找生活的希望,在路途中遭到了别人的冷嘲热讽,但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骨气和尊严,就在他流浪在路边打瞌睡时,一个小男孩的拍小皮球打到了三毛,三毛微笑着对他说:“没事儿”,这时三毛想需重新找一个地方在休息一下。之后这个小男孩继续拍打着他的皮球,不小心皮球掉进了江里,他为了去捡他的皮球,自己也跟着跳进了江里,对于小男孩不懂水性的他来说,他拼命的呼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引来了许多观看的人群,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去救他,唯有一位年迈的奶奶呼喊着:快来人啊,有人掉进江里了,此时正打盹儿的三毛听到老奶奶的呼喊,奋不顾身的去江里救了小男孩,他之前学会的游泳正好派上用场,这使他又一次获取温暖,不用再流浪了,因为他救了小宝,小宝的爸爸妈妈为了感谢他,也因为他无依无靠,所以决定收留他,之后,他与小宝一家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幸福很短暂,小宝家里不幸遭遇火灾,不得不搬离原来的住所投靠亲戚家,所以没能带上三毛一起,我想三毛是幸运的,他是坚强的,至少他遇到了一些善良的人,带给了他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快乐。
此后,结局是三毛再一次过上自己流浪的生活,在那样一个吃人的社会,在那样一个时代,下一站等待着三毛的经历又将会是什么呢?[微笑][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