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一书真实地描述了主人公阿历克塞的成长故事,阿历克塞寄居在外祖父家,外祖父喜怒无常,脾气暴躁,外祖母对阿历克塞非常慈爱,给他讲传说、童话和民间故事,承受一切生活压力而毫无怨言,外祖父破产后阿历克塞被迫流落人间,开始独立谋生。小说深刻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俄国社会没落而趋向灭亡的真实图画,同时又展现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正直、纯朴、勤劳,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
童年读后感 第(1)篇很早就听过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
内容很吸引人,只是书中有重叠部分。
喜欢外婆,太伟大。不喜欢外公,太过自私。
记录几个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
●阿历克塞→小孩
●瓦留莎→母亲
●萨拉多夫→城市
●米哈伊尔舅舅,雅科夫舅舅,舅妈娜塔莉亚,两个表哥都叫萨沙,表姐叫卡捷琳娜。
●阿库琳娜·伊凡诺夫娜→外婆(聪明善良的外婆:*黄瓜什么时候该腌了,格瓦斯要发酵之后才够味,千万别放甜了,放一点儿葡萄干就行了。如果放糖的话,最多只能放半两。各种口味酸牛奶啊,它们做起来一点儿也不复杂的……
*我的太太,想要不长虱子就要多洗澡,做薄荷蒸汽浴……长了癣也不要紧,用一勺干净的鹅油、一点儿汞,再加三两滴水银,放在碟子里搅匀了,抹到身上就行啦。千万不能用木头或骨头来搅和,不然水银就毁啦。也不能用铜或银的器皿,那样会伤皮肤)
外婆的母亲和外婆曾一起流浪,外婆很早学会做手工活,她善良,对每个人都很好,即使丈夫打她,她也忍受,毫无怨言。虽然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但她的孩子们都个个坏心眼,啃老族。养儿防老变成了养儿后患无穷,可悲。
●伊万
阿历克塞的父亲很早去世,母亲离开,他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家庭里的纷争不断,好人相继死去。家庭纠纷,财务纷争最为可怕。年纪越来越大的外公,自私和外婆分家。母亲改嫁后生活不幸,后来也死去了。孤独或许是对外公最残酷的惩罚。
●人需要自己学会安排自己的一切,要独立坚强,不要任由别人摆布。生活里做个老实人,但是也不能任由别人欺负。
●既不能像外公起初那样棍棒教育孩子,也不能像外婆那样,孩子犯了错也不教训而是极力保护,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