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俞敏洪亲述新东方创业发展之路》_读后感1600字
这本书清晰的讲述了新东方从成立到上市一直发展到现在的过程,其中也包括了俞老师这一路走来的一些做事成长经验,很值得我们90后慢慢的品读。从书中我领会到了以下几点:
个人:
1、个人本身的能力是局限的,但是我们要懂得吸收比自己强的人为我所用。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不是埋头苦干,而是人脉、交际圈。
2、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去学习,这样能力才会越来越强。
3、如果你一味地盯着竞争对手,那你就会失去自己的优势。
4、在农村的环境中,我不可能变成一个超越农村环境的个体。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每开始一项新的事业,个人的成长就不断地被催生和触发。我们不能把自己被动地放在不变的环境中,安逸会让人丧失进取心。树挪死,人挪活。
5、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时间是你自己的,身体也是你自己的,如何使用时间和生命也是由你来决定的。
6、对于一些你不愿意去面对的东西,要想办法去面对,不要逃避。因为如果你不去面对的话,这件事就永远留在那,永远也解决不了,最后甚至会发酵,酿成更大的麻烦。
7、把自己的时间、精力、资源用在对自己的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上面,排除那些琐碎的事情。要做到这样,最好的方法是拥有一个博大、坦诚、诚恳的胸怀。
企业:
8、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而不是着眼于当前的蝇头小利。如果以营利性为目标的话,规模一定是做不大的。
9、做生意的本质是,以最低的代价获得最可靠的客户,并且让这些客户称为你的品牌宣传员,愿意把新的客户带进来。这个前提当然是,你提供给客户的东西要足够好。
10、当有一件事你不能做的时候,一定要找几个人同时帮你做。如果公司在某一个领域过度依赖某一个人,除了这个人别人都做不了,其结果就是要么给这个人特别高的薪酬待遇和股权激励,要么就去找一个跟他水平相当的人去做这件事,否则到了一定程度,会出现“挤兑”或“造反”的现象。
11、一个品牌的发展,从某一个点上进行突破比全面铺开发展更容易些。
12、发现问题很容易,解决问题很困难。
13、推动变革的最重要因素,既不是理想,也不是情感,甚至不是未来,而是利益分配机制。当绝大部分人都意识到变革产生的效果和自身息息相关时,这个时候变革就比较容易推进了。
14、企业应该创造事情来做,而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做事情。
15、所有事物往好的方面发展都需要经过一个漫长、难熬的过程。
16、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家公司,想有大发展的话,不能只做主营业务。这样它的市场容量是有限的。
17、一个企业开展一项新业务,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跟原有业务有密切的上下游产业链关系,这样就可以相互支持;二是原有业务能够复用,比如目标人群可以复用。
18、家庭教育很重要,一个孩子在三岁时就养成了他的生活习惯,到七岁时就养成了他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19、不是什么业务来钱你就可以去做什么,一定要在收入的前提下,思考它的商业模式到底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影响、给客户带来什么影响,以及这个商业模式是不是可持续。
20、原则上,一个企业的发展应该至少以两三年为一个周期来看企业的战略布局是不是合理。
21、企业要不断地创造人才的内部流动机制,以确保每个人都能真正地在他擅长的领域和岗位上施展才华。要对队伍进行适当地调整,让每一个人去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工作,以此来激发他的工作能动性和创造性。队伍的年轻化永远是正确的选择,把年轻人充实到队伍中来,可能他们做事情还不够成熟,甚至有的时候不靠谱,人事关系也常常处理不好,但我觉得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足够的锻炼,他们的成长速度是40多岁人的好几倍。
22、我认为管理是一件很难做的事,管理的效果跟管理者本身的认知水平、价值观、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管理者本身能力不够,那么他怎么能够带出一支强大的团队出来呢?
23、一个团队往往会因为沟通不到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沟通很重要。
24、与政府官员打交道,坚持原则做事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俞敏洪亲述新东方创业发展之路》_读后感_1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