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鹊谋杀案》_读后感1000字
先说一下,核心诡计有BUG!!!需要极大的偶然性和撞大运,才能完美执行下去!
凶手伪造遗书,需要2份东西,一份是艾伦真遗书的手稿,另一份是小说的手稿(里面有阿提库斯的遗书),将两份手稿完美拼接在一起,伪装出一份有自杀倾向的艾伦假遗书。
但是!这里有一个逻辑bug,凶手在杀死艾伦之前,只看过小说的打印稿,而非手稿。我们都知道,手稿在打印成电子稿后,由于行距字距字体大小等都和手稿不同,因此排版序列会发生变化。 凶手光看打印稿,是无法判断手稿的排版序列的!
因此,凶手杀人后潜入艾伦书房取得手稿,这简直就是抽奖行为——你怎么确定手稿的排版序列和艾伦的遗书对的上呢?要知道阿提库斯的遗书,是结合小说其他部分一起写的,而非单独成页!两份手稿衔接不上的可能性极大,那凶手的一切计划岂不是全泡汤了……
所以说,这真是撞大运的诡计啊!
不过,这个bug可以修复,将顺序调换,凶手先看到小说手稿,发现有机可乘,灵机一动萌生了杀人计划,此时的逻辑就合理了!
说回小说本身,读书之前我是抱着很大的期待的,书中书的套娃结构令人兴奋。
故事从小说内部展开,多视角叙事让开局就疑云密布,各怀鬼胎的人际关系下,逐步引出两桩连环谋杀案,搭配着真假难辨的利益纠葛,确实有几分阿婆的味道。文笔优美流畅,行文细腻词藻丰富,读起来代入感很强,可惜故事的高潮不多,前半部分读起来有点泄气,直到书稿中断,案件切回现实。
现实部分的案件,采用编辑苏珊的视角,作者换了一种文风,以更冷峻简练的文笔来叙述,围绕作者艾伦的人生讨论他的“自杀”,随着疑点慢慢冒出水面,案件抽丝拨茧,艾伦之死背后的秘密逐步揭晓。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书中书的故事结构,双线交叉案中有案。遗憾的是,结构精巧,但内容稍显单薄,无论案件本身的宏大程度,还是艾伦死亡背后的真相,都像在用吃高级西餐的精美瓷盘,吃炸酱面一样…… 期待很足,但失望也有……老板,你这摆盘和味道有点对不上啊!
表里两套案件的关联薄弱,案件的诡计中规中矩,背后体现的内核震撼力不足,推理过程更是冗长沉闷,加之角色形象有点模糊不清,拖了架构创意和精美文笔的后腿,可惜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以我心目中神作的期待值(五个日本推理榜单第一啊!)来讨论的。如果不这么严苛,以享受快乐的心态去体验一场古典的英伦本格推理之旅,浓郁的阿婆风格,搭配作者精湛成熟的文笔切换技巧,创意十足的架构设计,本书绝对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佳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喜鹊谋杀案》_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