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_精选读后感1000字

作为一部全方位视角,现在世界史的高角度去俯瞰中华大地数千年的历史进程所写就的一本历史读物,也是迄今为止读到比较另类的历史书籍(万历十五年也算一本)。虽说高瞻远瞩,不同的视角会带来的不同的整体感观,但往往很多时候也流于奇异视角所窥测到的一些小细节,而容易忽略整体大概念。越是视角高远,格局宏大,越是难以驾驭,对作者的知识储备,逻辑理性,文字语言组织也就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评估。

在这本书里,作者的写作特点如下,同时暴露了一些问题。

1.对未知事件的主观臆测成分很浓厚。站在世界史角度下的中国史,虽说会有以往未与见闻的新发现,并基于新发现提出新观点。但是不该完全抛弃或主观割舍原有的研究成果体系,以自己的主观思维代替。

2.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本末倒置。换个新视角是要比常人更需要认真钻研,仔细鉴别,反复论证的。但感觉文中作者处处很随意,对于历史材料的选取很随意,只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而且对于材料的解读是基于自己的观点来进行的,而不是利用材料去证明自己的观点。这完全违背了正常研究模式。应当是根据材料研究提出自我的观点,而不是提出自我新观点后再找材料去拼凑,去强行解释,甚至不惜阉割材料,曲解误读。

3.文字编辑工作有待改进。文字校对不仔细,多处基本知识错误,感觉作者基本功底不够扎实。反映出作者在文字写作或者编辑校对时的工作不很到位,粗粗定稿就发行了。这些不起眼的细节也使得本书失色不少。

4.论证不得要领。逻辑不通,解释过于牵强,论证缺乏力度,难以使人心悦诚服。选择性的视而不见或者避而不谈,反而更容易露出马脚,作者选取论述的苍白无力反而欲盖弥彰。

5.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关系处理失当。同时期作者在对比世界史与中国史时,亲进西方的立场使其不能很客观的对中国史公正的评价,对西方大肆宣扬赞颂,对中国也贬损过甚。

不过,作者的最后两篇讲近代史的部分还不错。与前面内容相比,这两部分才算得上真正的优秀作品,无论是内容叙述,观点论证,所举事例比起前文提升了好几个档次。我觉得全是靠后面这两章节救场维系,要不然该书就沦落为一般性故事读物了。但是我们应注意到,这部分也有一些瑕疵。由于近代史颇具争议,在当下环境中,时时感觉作者言犹未尽,意味深长,给内容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关隘。

记得以前也读过作者的另一本书,饥饿的盛世。两相比较,饥饿的盛世写的更好。或许是作者还未完全驾驭全方位、多角度的写作手法。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