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至味在人间》_精选读后感_900字

《至味在人间》_精选读后感900字

陈晓卿65年生人,2012年,执导中华美食文化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2014年,执导《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同年,监制美食纪录片《一城一味》。这都是我爱看的节目,这本书是一个美食爱好者十年的饮啜笔记。这哪是写吃,分明是写人生百态,很喜欢,都舍不得一口气看完,边看边有些感想,这感想也是上天入地,忽明忽暗,一会登厅堂,一会入厨房。

一个餐馆的味道百分之三十由厨师掌握,百分之七十则掌握在采买的那个人手里。美食是区分人和动物的标签之一,美食离不开人,一方面绝大部分美食饱含着人的智慧创造,另一方面只有在分享交流的环境里美食才能彰显最诱人的一面。我是个“吃货”,这个词很暧昧,就像foodie在英文里也不完全是个好词儿。私底下,我也觉得自己最多是一个美食爱好者。以前每次找到好吃的,都会忍不住拍照回来,再配上一篇文字。每次出去游玩,也会拍很多照片,写一段文字。后来感觉是不是有些显摆,就变成照片照拍,文字照写,发出来选择的是私密,自己知道,若干年以后自己翻翻。

和那些动辄天价的旗舰店相比,我更喜欢一些平易近人的,尤其是某一道菜能打动我的小饭馆。

一个馆子好吃的菜肴就那几道,厨师用心之外,唯手熟尔。经常有这样的饮食经历:千里迢迢跑去一家饭馆,只点一道主菜“看家菜”就ok了。装菜的器皿全是大铝盆,分量足够多,简直没有办法再点其他的菜,即便点了好像店家也不领情。当然,对开饭馆的人来说,做菜首先是生意,这样的看家本领,正如同指纹一样,是一个成熟店家的身份标识,这东西丢了,一个饭馆的个性也便随之作古。

记忆中一到冬天,我最爱的一道菜式是鸡汤泡炒米。从前,炒米也叫米泡,是大冶人过年时待客的上品。上好的糯米用水浸一天,待松软后自然晾干,再用柴灶微火不停翻炒至金黄。炒毕米粒松软酥脆,入口奇香无比。它也有很多种吃法,拌鸡汤就是其中之一。黄石的金花大酒店前两年还有这道菜,首先端上是一盆炒米,放在桌子上,然后服务员端上来一壶滚烫的鸡汤,用土鸡汤冲泡炒米,拌几下,鸡汤上面一层黄油看不到了,米泡被鸡汤泡软之后,香糯软烂,那个味道,只有吃过的食客才会记忆犹新。对于我们生于六七十年代的大冶人,那是记忆中乡愁的味道!\u0014\u0003\u0014\u0003\u0014\u0003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至味在人间》_精选读后感_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