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_精选读后感800字
比《童年的消逝》要好一点,四点五星。
本书的前半部分好于后半部分。
前半部分讲的是历史,媒介是如何影响文化和社会的,当然作为西方中心主义世界观,作者毫不犹豫的将印刷术的发明放在了西方人头上,令人作呕。抛开这个缺点,前半部分写的相当不错,非常圆满的完成了作者的目的,那就是印刷术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是如何影响现代社会的。作为补充,我想指出的是新教、哥伦布大发现、麦哲伦环球等影响世界的事件都是紧随这印刷术在西方的推广而出现的,这并不是巧合!
后半部分作者想指出现代社会把电视作为最重要的媒介,改变了注重理性和思考的社会,变成娱乐至死的社会。
我想说的是,由于现代人有了网络,所以作者对电视的指责有很大部分脱靶了。网络和电视最大的区别就是网络和严肃思考并不是完全不兼容的,和电视不一样。在电视上完全无法想象哲学家会如何表现自己,而在网络上至少还有长文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低带宽时期的网络反而帮了理性和思考一把。严肃思考的内容不至于和网络格格不入,即使看起来略显复古。
当然,到了高带宽时期的现在,网络上自然也充斥着娱乐至死的现象,但是正因为在网络上娱乐至死是最大众的选择,我们才能通过选择拒绝娱乐体现自己的自由意志不是吗?娱乐至死是人性本身内含的一个可能性,不能认为技术有利于这个可能性就怪罪于技术,恰恰相反,只有在有这个可能性存在的情况下,那些选择不娱乐的人的人性才更崇高。
技术当然不是中立的,幸好,网络要比电视更中立一点,至少文字作为网络的内容可以被人接受,而电视则不行。
虽然后半部分并不理想以及有些过时,但是作为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的本书,给个高分是理所应当的。
不过,我又仔细想了想,我之所以这么认为也许是因为我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而网络更是在大学才接触到的,我不能认为我即世界,对于现代网络原生世代,他们对于文字和严肃思考的接受程度还会和我一样吗?值得深思。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娱乐至死》_精选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