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空气稀薄地带:登山者的圣经(珍藏版)》_读后感700字
如同置身于1996年山难的全过程。挑战珠峰的危险如此之大,攀登者体力不支、氧气耗尽的情况时有出现,极寒、暴风雪、冰裂缝、雪崩、滚石、冰锥随时会带来死亡威胁,高山肺水肿、高山脑水肿、冻伤、雪盲症可能在几分钟内夺走一个人的生命。
可以说,攀登珠峰的过程是在与时间赛跑,并且以生命为代价去赌运气。那么,到底是什么吸引着冒险者们前赴后继地涌向珠峰呢?如果把生活比作一个宏大的游戏,总会有“头号玩家”主动挑战难度为nearly impossible的支线任务,也许很难去给这种挑战赋予意义,但人们无法对它视而不见,因为它就在那里。
极限登山对leader和团队成员的要求极高,队员们的命运在山上被牢牢捆绑在一起。8000米级的道德与一般情况完全不同,绝境中人性的光辉和人性的阴暗显得更加客观、真实。一个问题:你会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去救一个生存概率已经微乎其微的队友吗?只有在每分每秒都关乎生死的绝境中,人们才会用行动给出最真实的答案。
向导霍尔为了带奄奄一息的汉森下山,付出了自己生命的代价。在那种情况下,离开汉森是他唯一的选择,但霍尔没有想过要放弃汉森,虽然很难说这不是缺氧导致的头脑不清醒下的错误判断,但更大的可能是,在作出允许汉森超时两小时完成登顶梦想的同时,霍尔也已经决定押注了两人生命的代价。也许汉森在再次冲顶珠峰时已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许霍尔并不后悔等待一个用生命登顶的客人。
1996年的山难引人深思。引发事故的原因不仅有天灾,也有人为因素。珠峰商业化同样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企图靠财富来保证安全登顶的想法是自大和可笑的,喜马拉雅用生命的献祭教导着人们心存尊重和敬畏。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登山者的圣经(珍藏版)》_读后感_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