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在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本书为他赢得了广泛的注意,其世界性声誉就是由此奠定的。他在这本书中论证道,当时正在计划中的福利国家不是为个人自由的战斗在和平时期的继续,倒是朝着专制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因此,他认为追求计划经济,其无意识后果必然是极权主义。为了反对这种计划经济,哈耶克有力地重申了他一贯坚持的古典自由主义观点,同时,也允许适度的政府活动,但这仅限于符合他的法治概念的那些活动形式。应该强调的是,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包括对许多有用的社会制度的赞赏,但这些制度只能是人的自发行动的后果,而不能是人设计的结果。
通往奴役之路(修订版) 读后感 第(1)篇今天是哈耶克诞辰120周年,特编辑短文纪念。
无可否认的是,自十八世纪以来发生于西方世界的飞速的知识进步,确实为丰富人类的生活内容提供了大量的可能性,这是过去任何时代都没有出现过的现象。哈耶克认为,正是这种可能性范围的膨胀,大大刺激了人们的想象力。在这种气氛的影响之下,对知识进步感受最深的知识分子,不再愿意承认一些超出人们理解范围的因素——无法用理性做出清晰解释的秩序,如传统习俗、习惯法、语法和道德规范等等——对我们具有的约束力。因为理性的运用而被大大强化的技术控制能力,导致了他们对整个社会施以“理性计划”的冲动。他们认为,既然在采用工程技术的办法安排各种人类生活上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功,那么为何不能运用科学和理性的手段,设计出一个一揽子计划,把社会组织乃至其中的个人生活,安排成一种非常合乎理想的样式呢?只要科学进步的辉煌一直持续,用“科学与工程思维”组织人类合作秩序的人类理性自负就永远不可避免,哈耶克称之为“致命的自负”!
哈耶克始终坚持,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所能发现的最有效率且较为理想的一种资源配置体制。放弃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用中央计划和政府行政手段干预经济过程和进行资源配置,不但会在经济上导致像诗人荷尔德林所描述的那样“用通往天堂的美好愿望来铺设一个国家通向地狱之路”,而且必定会在政治上走向一条通向奴役之路。
哈耶克的名声传播得最广的国家,是英国,这主要是由于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公然称哈耶克为她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最重要的哲学导师。1975年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保守党主席后,哈耶克在英国的声望开始升高,而当她于1979年当选首相后,他的声望更是急剧攀升。撒切尔夫人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评论说,她年轻的时候读过,后来又“经常重温”的“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最强有力的批判”,是《通往奴役之路》。她也受到哈耶克其它著作的很大影响,包括《自由宪章》和《法、立法与自由》,她称这些著作为“杰作”。保守党研究部门的一位官员回忆说,“有一次,一位工作人员准备了一篇文章,提出‘中间道路’是保守党应该采取的最可行的路线,可以避免左翼和右翼的极端。他还没有讲完,新当选的党主席就把手伸进她的提包,拿出一本书,那是哈耶克的《自由宪章》。她打断了我们这些实用主义者的讨论,举着这本书让我们大家看个究竟,‘这本书,’她斩钉截铁地说,‘才是我们应该信仰的,’并把哈耶克的书‘啪’地掷到桌子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通往奴役之路(修订版)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