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先生回顾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经历,从他的信仰、母亲的订婚、慈母的教育、三岁入塾、叫局吃花酒到醉酒打巡捕、闭门读书考上庚款留美、至“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完整地讲述了自己成长、学习与突破的根源与历程。胡适是当代中国学术、思想、舆论界的领袖、宗师,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论影响力无人能出其右。胡适的才华、思想、品德的形成都与他童年、少年与青年时期的成长与所受教育密不可分。这部自传不仅完整地呈现了他40岁及以前的生活、思想与事业,也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
四十自述(精装)读后感 第(1)篇读此书前,对胡适的了解仅限于“妻管严”、大师、倡导了白话文、差点成了民国总统。至于他的生平事迹、功成名就的历程一无所知。
书中前两章“自述”,从出生,到外出求学,再教学、做编辑,到考庚子赔款的官费留学。感触最大的两个方面,一是胡母的教育方式和胡适的少年老成,二是民国时期的自由开放、好奇当年大家的英文都是怎么学的,出国、翻译名著似乎轻而易举。
第三、四章,主要讲述新文化运动,记载了五十年新旧文学过渡时期的短历史。相比“自述”部分,枯燥很多,几度想要放弃。这感触正好验证了胡适“文言文晦涩难懂”,同时,大师的朋友圈我太不熟了,一个个百度都查不过来。读完,被普及了不少常识。比如文言文是书面语言,白话文是口头语言;汉语拼音、标点符号确立不过才几十年;竟然有外文名著被翻译成文言古文的历史时期;“但丁(Dante)鲍高嘉(Boccacio)的文学,规定了意大利的国语;嘉叟(Chaucer)卫克烈夫(Wycliff)的文学,规定了英吉利的国语;十四五世纪的法兰西文学,规定了法兰西的国语”……
大师,要有深厚的底蕴,史学、考据,有时代的眼光,才能成一家之言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四十自述(精装)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