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摘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子女的上百封书信,信中梁启超“笔端饱含感情”,没有严厉的呵斥,也不做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喷薄而出的慈父之爱。这种爱完全是一位父亲情感的宣泄,赤裸奔放、情真意切。在孩子们面前,梁启超既是一位父亲,又是一位导师,还是一个知心朋友。他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全面发展,同他们谈人生理想,国家大事,婚姻感情。他这种趣味式陪伴式的教育理念,对当下父母的家庭教育,仍有弥足珍贵的借鉴意义。
梁启超家书 读后感 第(1)篇一部书从头到尾读下来,就是读了一个人的一生。
去年看过《极限挑战》的一期节目,有一幕叫“人生之路”,讲的是几个嘉宾通过游戏获得自己相应的年龄长度 ,在一个由年份刻度牌连成的大桥上,以自己的出生年份为起点,由最早出生的人率先向前走,直到刻度用尽。那是我唯一看哭的一期综艺节目。
我看他们独行,相遇,一路欢歌笑语,直至刻度用尽被突然喊停时的错愕。那些相互分享的未来还未实现,怎么说停就停了呢?
无一例外,他们恋恋不舍,却又不得不能将孩子送到前面,用泛着泪光的眼目送他们延续自己的希望继续向前。
所以,在读这本家书的时候,因为知道梁先生是二九年初逝世,所以越往后看,心情就越沉重。这里写出了一个父亲对孩子们的无限关爱,替他们的前途操心,怕他们为自己的健康担心,舐犊情深可窥一斑。
梁先生所育九子俱成才,这与梁先生的呕心沥血,和对他们的谆谆教诲是分不开的。先生留下的这些信件,也为我们以后教育子女也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和借鉴。
先生提到的“急火炖,慢火熬”的治学方法,“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学习态度,以及“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处事态度,我等学之一二便已是获益匪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