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十日谈 读后感

十日谈

作者:乔万尼·薄伽丘

《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它讲述了10个青年男女在1348年佛罗伦萨瘟疫流行时,避难于别墅里发生的事情。他们在10天时间里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所讲故事包罗万象,有历史事件、民间故事也有传说。透过这些故事,作者歌颂了现实生活,赞美爱情,谴责禁欲主义和封建贵族、天主教会的荒淫无耻。整本书散发人性自由之光。意大利评论界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媲美,称之为《人曲》。

十日谈在线阅读地址

十日谈 读后感 第(1)篇

不了解写作背景,就无法理解这本书的盛名。小时候读过一个专供青少年阅读的版本,读得莫明其妙,有些故事被删改得支离破碎。二十多年后重读未删减版,又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现状,这才由衷感叹作者的英勇,作品的意义。

在当时,宗教的势力可谓只手遮天。教会自身腐败荒淫,压榨民众,寡廉鲜耻,肆意妄为。却又同时摆出一副正人君子的面孔,教民众尊从教义,清心寡欲。然而民众也不是傻子,早看穿了教会表里不一的丑恶嘴脸。本书作者虽是薄伽丘一人,但我相信,书中许多故事一定取材于民间各阶层之口。民众正是通过传播这些故事来表明他们的立场,好恶,借此途径表达不满和怨愤。

薄伽丘在此时写了这样一部书,就好像把民众们的不满和怨愤集中起来,化作一记重拳,打在教会脸上。即便不足以让教会痛改前非,也让那些伪君子们夹起尾巴,收敛一下。《十日谈》一定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因为此书问世之后,薄伽丘受到了教会的迫害和打击。他当真是一位勇士。

众所周知,本书主要内容为讽刺教会腐败虚伪和歌讼现世生活。它体现了民主思想,表明了民众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现世生活的向往。很多人置疑此书文笔下流夸张,情节俗套。我认为这是有原因的。当时的民众,被教会的清规戒律紧紧束缚,人性无法施展,似乎只有性冷淡和完全无私的人才符合教义。民众唯有在这些略显香艳的故事中得以释放,这样的故事容易被接受和传播。作者也要通过对性爱的赞扬和对利己思想的肯定来企发民众的民主意识。重症当用猛药,对当时的社会,当时的民众来说,《十曰谈》这剂猛药应该是适合的。

有人说毁三观,包括我刚读时也这样觉得。但还是开头那句话,不了解写作背景,无法理解此书的盛名。觉得不适应的,还是先了解一下相关背景知识,不要曲解了名著。

另附:青少年还是不要读未删节版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十日谈 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