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比利》_读后感600字
关于这个题材真的看了不少东西了。
《split》说是翻拍了24个比利,但一美的电影其实没有拍出书的内容,但是两个小时的片长,有限的空间里这样的演技真的很好了。英国口音和小孩子的切换非常完美,但是感觉整体故事不够完整,最后分裂出现的那个monster也有些牵强。
中国拍过电影《你好,疯子》,改编自话剧,女主七重分裂,表现手法相对弱一点了,找了七个不同演员来演,只是中间有一段安西的大特写飙了一段演技,对一个年轻小花来说也是中上水平。
《没关系是爱情啊》程度比较轻,男主只分裂出了一个热爱文学的被家暴少年。赵寅成在草地里自己跟自己撕打的那段真的印象深刻,也是从这个片子里承认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心理疾病,只是在遇到“刚刚好”的那个人之前,你需要一边自我防御一边避免防御过度才能渐渐实现救赎吧。
上心理课的时候也写过一篇《美丽心灵》的影评,现在想起来约翰纳什可能是我接触的所有相关作品中最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的例子。和拥挤在自己灵魂里的人们握手言和,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气。承认“你不是一个人”有时候并不等同于“你是个疯子”。电影的结尾意味深长又莫名窝心,有时他还能见到他们,却只是不说话,远远地相望,就是最好的相处模式。
回到书本身的话,因为第一次接触这种纪实性这么强的长文字,要不是题材比较吸引人真的很难读。但是书的叙述手法让人很舒服,人格转换之间特征也非常明显,丹尼尔应该是下了很大一番功夫去对事实加以润色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24个比利》_读后感_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