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_读后感1200字
最让人心动的地方莫过于作者的那句话“生命是一条河流,谁是你灵魂的摆渡人?”这本小说开头极尽全力渲染女主人公迪伦是个单亲女孩,15岁,和住在一起的妈妈无话可说,经常遭到班里同学的嘲讽,最好的朋友凯蒂搬走了。她自己一人形单影只,和幼稚不成熟的同学无法成为朋友。孤独寂寞的她问了妈妈久未谋面的爸爸的联系方式。和爸爸取得联系之后父女都很开心,爸爸为她买票邀请女儿去看望他。迪伦非常开心期待,放学后飞奔向车站,想要去见爸爸。结果半路上就出了车祸,列车上仅有迪伦一人遭遇不测去世。这里的剧情真的有点太随意敷衍了,没有说火车遭遇了什么事故,也没有说为什么坐在火车中间的迪伦丧生了,花了大笔墨描写的爸爸妈妈的后续反应也没有任何交代,小说故事情节迅速进入下一个环节——灵魂摆渡。
迪伦从火车中出来,误以为自己是唯一幸存者,稀里糊涂地跟着陌生男孩崔斯坦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走了许久许久,荒山野岭,没有人烟,迪伦竟然一点也没有怀疑。直到遇到了奇奇怪怪的东西,崔斯坦告诉她那是恶魔,她才知道自己死了,竟坦然就接受了。而后一路上两人白天赶路、穿越恶魔峡谷,晚上投宿在小木屋,崔斯坦给迪伦讲他以前摆渡过的灵魂的故事。迪伦自幼缺爱,缺乏朋友,爱上尽力保护她、值得信赖的崔斯坦可以理解,但摆渡过成千上万灵魂、看过许多真实故事的崔斯坦为什么会爱上迪伦呢?文中说她天真无邪,崔斯坦说她是处女,许多人因好奇向崔斯坦问问题,迪伦却是因为关心而提问,难道仅仅就是比别人关心他吗?好像不是很合逻辑。
总之两人刻骨铭心地相爱了,但在分界线前迪伦不得不去了天堂,而崔斯坦留在了荒原。迪伦为了爱,为了寻找崔斯坦不惜独自一个人重回荒原找到并努力说服崔斯坦和自己走。面对可怕的魔鬼。起初崔斯坦很害怕,一直担心自己违抗命运会遭天谴,以至于让读者心里觉得总会发生点什么。但是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生,他们两个就这样顺顺利利地走出荒原,返回火车,迪伦重获新生,崔斯坦变成了人。结尾非常美好圆满,却总让人有一种幸福来得太突然而莫名其妙的感觉。前面迪伦在天堂时听别人极力渲染离开这里有多么可怕、和摆渡人在一起是多么不可能仿佛完全没有根据,只是因为他们被自己的想象打败了,只是因为从来没有人敢去尝试。
不管怎么说,小说想要奠定的基调是温情的,的确这个过程没有很多不可思议的艰难困苦,也许作者想要传达的就是鼓励人们勇敢去尝试,或许美好和幸福就触手可及。
当然我们都渴望有这么一个摆渡人出现在生命中,溺水的时候来救我们,爬山涉水的时候拉我们一把,遇到困难时不离不弃。荒原上的一切都是每个灵魂心的映射,摆渡人的长相、外貌、性格、年龄、说话口吻等等都是由我们需要而定,可以得知摆渡人其实就是我们的“心佛”(与心魔相对),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一路陪伴自己,不离不弃,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正是“心之如何,有似万丈迷津。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摆渡人》_读后感_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