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不是什么道德文章,却高视物外;在对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这样的作品从今天看格外有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处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也在急速变化中。面对这复杂多变的环境,我们不禁要喟叹,现今不仅做事难,做人更难。处世之道,就是为人之道,明白怎样做人,才能与人和睦相处,待人接物才能通达合理。《小窗幽记》及后两种书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光明之路,他归纳出的“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四法,建议人们保持达观的心境,平和地为人处世,对后人影响至深。
小窗幽记:外二种(明清小品丛书)读后感 第(1)篇重读方晓,尚无心得,缀补遗漏,方无阙憾!
“好香用以熏德,好纸用以垂世,好笔用以生花,好墨用以焕彩,好茶用以涤烦,好酒用以消忧。”
---陈继儒《小窗幽记》
睿文批注:人间好物皆可遗世,好香者,好纸者,好笔者,好墨者,好茶者,好酒者,何无好人?陈继儒书不尽言,意在言外也,所谓:读书传家,忠厚继世,以其好人为天地之魂也!
“俭为贤德,不可着意求贤;
贫是美称,只在难居其美。
闻谤而怒者,谗之隙;
见誉而喜者,佞之媒。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陈继儒《小窗幽记》
睿文批注: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一贫一俭则养其大德,亚圣孟子深化其意更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稻盛和夫虽富不奢,兼济天下,然则穷通其理,仍遁入空门,沿街乞食,以贫穷善养身,贫居陋室,无谤无谗,无毁无誉,世之扰攘皆在柴门之外。
程子教人以静,朱子教人以敬,静者心不妄动之谓也,敬者心常惺惺之谓也。又况静能延寿,敬则日强,为学之功在是,养生之道亦在是,静敬之益人大矣哉!学者可不务乎?
---陈继儒《小窗幽记》
睿文批注:静者,清心寡欲也,无欲无求,自无祸根,敬者,见贤思齐也,欲友胜己者,贤德立世,高山仰止!
家之富厚者,积田产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保;不如广积阴功,使天眷其德,或可少延。家之贫穷者,谋奔走以给衣食,衣食未必能充;何若自谋本业,知民生存勤,定当有济。
---陈继儒《小窗幽记》
睿文批注:汉之少傅疏广曾言: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此句乃化用其意。
以汉高祖之英明,知吕后必杀戚姬,而不能救止,盖其祸已成也;以陶朱公之智计,知长男必杀仲子,而不能保全,殆其罪难宥乎?
---陈继儒《小窗幽记》
睿文批注:出语骈俪,自有妙意,戚姬之祸,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妇人之毒,登峰造极,然高祖不能察,遗祸后世;范蠡射飞鸟,弓藏世外,狡兔死,文种命丧黄泉,以其智谋,天下谋大猷者,无出其右,终有黔驴之技!
(冰冻时间的漂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小窗幽记:外二种(明清小品丛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