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_精选读后感1500字
读完此书,不禁感慨,
唉,应该更早与她相遇,
男人,更应该读她。
关于此书,想写几句。
家书,是极具私密性的文字,
曾公在写这些家书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
两百年后他一笔一划写给亲人的万金家书会被如此传诵。
有趣的是曾公在写家书时特意叮嘱亲人,
须给每封家书标明次序,以便保存查阅。
这个细节很耐人寻味:
曾公做事真的很有条理性啊,
颇值得今人效仿,
有多少人的办公桌杂乱不堪,
多少人的电脑桌面满满当当。
两百年前,远距离的信息互通,
恐怕只有书信往来。
相较布衣人家,
书香人家,大抵外出做官的多,
书信往来也多,
在注重“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读书人眼中,
家书在家风门风的传承中或许有一定的地位。
这本家书有文言版和翻译版,看文言版更有滋味。
从长长短短的家书中可以看到,
一位学者的渊博智慧,
一位兄长的手足情怀,
一位人子的礼顺敬孝,
一位人臣的家国贤忠,
一位为父的严慈并举,
一位老者的絮叨可亲,
……
曾公写这些家书时未曾料想两百年后,
他的文字会被如此公开而故意作秀吧,
所以,万金家书,
记录的都是真实的心灵直白,
都是真实的喜怒哀愁。
很佩服曾公,在冗杂烦扰的公务之余,
于书信中不厌其烦地把官场之事和家庭琐事,
事无巨细,一一禀告祖父母、父母,以及叔父母等,
作为外出做官的长兄,
时时刻刻不忘提携弟弟们,
他自己就为“兄友弟恭”的手足情做出了榜样,
敢于解剖自己,用自己的得失教训警醒他们。
对于几位弟弟的性情、学识了如指掌,对症下药,
九弟曾国荃的官场青云,
与曾公的多年相濡不无关系。
可以脑补一下场景:
夜深人静之时,
曾公铺笺研墨,提腕运笔,
千里之外,尺短情长。
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位兄长多好。
曾公的家书内容涉及广泛,
如果细心点,会发现,曾公对自己的要求极高,
从未中断过学习,
他“每天发奋用功,早起温经,
早饭后读廿三史,下半日阅诗、古文。
每日共可看书八十页,皆过笔圈点。
若有耽搁,则止看一半。”
这点值得今人学习,
学习是自律和成长的体现,
家长做好家长,老师做好老师,
公民做好公民,官员做好官员,
大家各司其职,各归其位。
他还提出“专”的要求,
“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
对于兄弟和子侄们的读书上进,
他几乎每封信中都要提及,
“读书,无须择地,无须择时”,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
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
负薪牧豕,皆可读书。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
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
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他的这些家书,
简直就是教科书式的家庭教育范本:
敬顺长辈,提携弟弟,鞭策子侄,惠及乡里,
连兄弟的妯娌们进门以后的扫洒纺织都不忘再三叮嘱,
关心家人的健康用药和疾病防治,
对乡里乡亲的大小事宜,
也有心一一指点和打点,不失分寸,
时时处处为曾家大厦的建设呕心沥血。
这是一位高屋建瓴的大家长。
不妨再摘录几句:
余与沅弟论治家之道,
一切以星冈公(曾国藩的祖父)为法,
大约有八个字诀。
其四字即上年所称“书、蔬、鱼、猪”也,
又四字则曰“早、扫、考、宝”。
“早”者,起早也。
“扫”者,扫屋也。
“考”者,祖先祭祀,敬奉显考 、王考、曾祖考,言考而妣可该也。
“宝”者,亲族邻里,时时周旋,贺喜吊丧,问疾济急。
星冈公常曰:“人待人,无价之宝也。”
家中万事,余俱放心,
惟子侄须教一“勤”字,一“谦”字。
谦者,骄之反也;勤者,佚之反也。
“骄、奢、淫、佚”四字,
惟首尾二字尤宜切戒!
至诸弟中外家居之法,
则以“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八字为本,千万勿忘!
且不谈曾国藩的历史意义,
家书中的曾国藩,
呈现于世人的更多的是他作为一位人子人父人兄的形象,
可以说“做人当学曾国藩”。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曾国藩家书》_精选读后感_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