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_读后感2300字
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的林清玄,1953年出生,台湾省高雄人,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他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漫画书之后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文学之路。32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带动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
中国台湾作家张晓风评价:“林清玄散文最大的特点是把自己的宗教体会和文学相融合,他结合自己的生活用优美的语言谈论佛教精神,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和佛教的亲密关系,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佛教美学。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感觉林清玄的散文每篇都充满了禅意,看他的文章就像倾听一位慈悲仁爱的长者,细细述说他的人生观,给人以智慧与启示,让人如沐春风。一茶一书一笔,一本《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一场心灵的洗涤。
第一辑《以清欢心过生活》
《送你一勺西湖水》和《长途跋涉的肉羹》林先生说:“爱的表达并不一定需要物质,再微小的事物,也可以作为感情的表达。懂得表达爱的人,一声赞美、一个微笑、一束野花、一勺西湖水,都是无价之宝,其中都充满了珍贵的心、淳美的情感。”看到这让我想起宝宝姐的明信片,宝宝姐说:“尽管我在北京的那三天忙得两脚朝天,但还是拿出两个小时的时间给大家写了那些明信片,并且一个一个查了邮政编码。那天很冷,我从香港带去的小棉袄,根本抵御不了北京的寒风。那个小邮局四面透风,我写字的手,也被冻得僵硬,但我还是坚持着,完成了这件事。”谢谢你,喜欢我。这份情意铭记在心。
《过火》让林先生猛然间,感到自己长大了。“我们会害怕、会无所适从、会畏惧受伤,但是人生的火一定要过——情感的火要过、欢乐与悲伤的火要过、沉稳与激情的火要过、成功与失败的火要过。我们不能退缩,因为我们要单独去过火,即使亲如父母,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人生苦难重重,生活充满选择,唯有战胜自己才能不断成长。
《期待父亲的笑》父亲的勤劳、乐观、体贴、坚强和伟大,深深地影响了林先生,让他总是抱着感恩之心。“父亲和母亲,他们给了我一个乐观、关怀、善良、进取的人生观。”父亲常说:“写作也像耕田一样,只要你天天下田,就没有不收成的。”这更坚定了我写读书笔记的决心。
第二辑《以平常心生情味》
文学是欢喜,写的人欢喜,读的人也欢喜。”无言是很高的境界,此时无声胜有声。用文字记录那种无言,如此种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什么是“智慧”呢?“智”是观察和思考能力,“慧”是抉择与判断的能力。舍与不舍,都是在一念之间。不必太在乎,不必太执着,天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广结善缘,慈悲为怀,给人予快乐;专注把握当下,敢于承担。
如果我们的每一天是一幅画,应该尽心地着墨,尽情地上彩,尽力地美丽动人,在落款钤印的时候,才不会感到遗憾。
第三辑《以清静心看世界》
“在茫茫的大千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有一个自己的小千世界,这小千世界是可以思考、神游、欢娱、忧伤甚至忏悔的地方,应该完全不受到干扰,如此,作为独立的人才有意义。”我的小千世界也是书房,从小在爷爷挑灯夜读武侠小说的影响下,也喜欢上了看书,书籍就是我灵魂的摆渡人。感谢书籍的滋养,让我的内心开出了花。
“人不可能永远挑甜的吃,偶尔吃点苦的、辣的、酸的,有助于我们品味人生。如果是不可避免的,就欢喜地吃吧!”
感觉这一篇《生命的酸甜苦辣》放在第五辑更合适。
“一切正面的品德,最基础和根本的就是有一颗柔软的心。”以水的柔软为师,学习以柔克刚。“自己虽能心无片瓦,这世界还是到处都飞动着瓦砾。当被瓦砾击中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立即开门把它取出。”以清净心对待飞来的瓦砾。
第四辑《以柔软心除挂碍》
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我只要在每一个过程中,慢慢地长大。
正视每一个眼前的生活历程,努力地活在当下,对这一阶段的人生与情感用心珍惜。
站稳脚跟,努力地向上生长,不惧纠缠,不忘记自己的立场与尊严,当果实结成的时刻,一切的纠缠就不重要了。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山一样的事情,山不动有什么关系?我们走过去不也一样吗?就在我们抬脚往山那一边走的时候,每走一步,山就向我们移动了一步。
从林先生的话中我学到了要按自己的时间慢慢长大,努力活在当下,正视困难,不惧纠缠,还要学会让步。
第五辑《以从容心品百味》
林清玄的朋友陈瑞献常说:“人生有四件大事,除了吃以外,其他三件我已忘记。”
“食物原是如此,人总是依着自己的喜好,这喜好往往与自己的性格和本质十分接近,所以从一个人喜欢的食物可以推测出他的人格。”
汪曾祺曾说:“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
是的,人的一生总要经历酸甜苦辣,尝遍人间百味。不过要从食物推测出人格,这得有相当丰富的人生阅历吧。
林语堂说:“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走兽,有飞虫,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窄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孩童走兽飞虫自然热闹,可那都和你无关,这就叫孤独。”听着蒋勋的《孤独六讲》,对孤独又有了更深的理解。“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孤独的核心价值是跟自己在一起。”
林清玄先生的文章告诉了我们春时享受花红草绿,冬时欣赏冰雪风霜,晴天时爱晴,雨天时爱雨。每一缕阳光都有欢乐,每一个角落都有禅悦,能够以清欢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清静心看世界,以柔软心除挂碍,以从容心品百味。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请用这五颗心去生活,放下浮躁与烦忧,收获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_读后感_2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