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佛陀传记》_读后感1600字
2019第20本书——“觉悟的潜能就是佛,教理就是法,在修行上互相扶持的团体就是僧。”花了比平时多的读书时间细读了这本《佛陀传》,学习了“四圣谛、八正道、四念处”。有关这本书的读后总结,一位书友的总结全面又透彻,读过以后就觉得我怎么写都写不出比这篇更好的书评。特意引用,以此共勉——
1.佛陀不是神,他是一位身体力行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
这本书大致介绍了佛陀从出生、结婚、出家、修行、悟道、弘法直至入灭的传奇一生。他洞悉了世界的本质是空性、无常以及万物互因互依,并指出只有消除无明和妄见,专注于当下,无愿无求,才能找到内心的平和、喜悦和解脱。佛陀说,我的家庭是众生,我的家乡是大地,我的身份是僧人。我选择了这条道路,我认为这是我最可以为众生服务之道。我们不只是为自己开悟而修行,而是要全然贡献自己于带导他人入觉悟之门。这一点从佛陀成佛的过程就可以明显看出,他修行悟道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更多人解脱痛苦。他找到了方法之后,便立刻开始传授众人,普度众生,并在传授的过程中身体力行、不断修正完善。所以说,佛陀不是遥不可及的神灵,而是真真切切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
2.真正的佛法不是宗教,而是一套帮助众生看清世界的本质、破除无明、专注修行、寻求解脱的路径和方法。
佛法就是导致醒觉之大道,它就是佛陀所教的道理,帮助我们超越无明、嗔怒、恐惧和欲望等笼牢之道,它能导致自由、平和与喜悦。佛陀说教理只是用来渡河到对岸的木筏,又或指向月光的手指,我们是不应该被教理缚住的。纵观世界宗教变迁史,这是其他任何一种宗教都很难做到的,读过《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人应该印象深刻,几大宗教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上演了一场杀戮与被杀戮的闹剧,背离了宗教信仰应有的责任担当。这也就体现了佛陀胸怀万物、海纳百川、普渡众生的包容与开放。
佛法不同于其它宗教还在于,佛陀和佛法拒绝回答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等形而上学的问题。佛陀说,不答比答要适当,人们以为我不懂答这些问题,总比他们被困于边见狭见为好,我只会回答那些可以使身心苦恼得以消除的修行问题。所有的宗教首先讲的都是世界的起源,并且认为有一个造物主制造了世界,人要敬畏造物主并且按照他的要求生活。而佛法讲的是,人自身如何才能获得快乐,佛陀拒绝回答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更没有认为存在着一个制造了一切的造物主,只是在解释这个世界的本质,并且给出了人如何寻求自身快乐的路径和方法。
3.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佛陀
佛陀的伟大发现在于,佛、法、僧其实都存在于每个人。觉悟的潜能就是佛,教理就是法,在修行上互相扶持的团体就是僧。所有众生都本具开悟的心性,每个人都存藏着开悟的种子,众生都不用向身外求悟,因为他们本身就含藏着宇宙间的所有智慧和力量。
通过《佛陀传》这本书,佛陀的教诲让我们明白,世上除了生、老、病、死之苦,很多其他的痛苦都是自创的。人为什么痛苦,就是因为内心的无明、妄见和执念。佛陀说,向神祷告是帮不了你们重获自由的,你们必须看清楚你们的内心和外境,以能拔除所有的妄见,因为妄见才是痛苦的根源。找到了痛苦的根源才能明白痛苦是什么,一旦明白了痛苦是什么,你才可以不为它所缠缚。
佛陀说,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佛陀。佛性就是觉醒和超越所有愚痴无明的本能。人生在世,我们要面对生、老、病、死四座大山,要经受贪、嗔、痴、慢、疑、恶见等烦恼,要承受无明、妄见、执著带来的痛苦,想想也是不容易。但是,人要超越无明、嗔怒、恐惧和欲望等牢笼,求得内心的安宁、平和、喜悦和解脱,不能向身外求悟,不能向他人求索,只能靠个人的修行和觉醒。俗话说,与其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因为改变自己要比改变别人容易得多。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佛陀传: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佛陀传记》_读后感_1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