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_精选读后感_3000字

《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_精选读后感3000字

一个半小时,前面部分仔细看了,后面技巧部分草草翻阅。

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

粥左罗

20个笔记

◆ 第2节 支撑写作能力的三个核心要素

读到这里,私以为作者的表达也不够清晰和有结构,有些啰嗦和拼凑感。

写作是对输入进行思考后的输出,为此前序先说了不输出不行,输出不仅是词汇不仅是思考,还需要输入和阅历。

也可能是我不适合这种写法的阅读,希望更深一点的表达。在多元化以及碎片化的阅读面前,能够引起共鸣和深度阅读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 写作是对输入进行思考后的输出。因此,提升写作能力的三个核心要素是:输入、思考、输出

提升你的输入效果,调整一下结构本章更优:先是保证输入标准和质量、然后是输入过程的效果不以读而读、最后才是坚持的理论以产生复利的效果。

这里杠精说,作者八成是以全职作家或者纯写作者角度出发。如果输入、思考、输出都高频且持续,那么一天1.37万的高效的输入一个小时基本不可能,其中思考和咀嚼也要时间和精力投入,最后高质量的输出的时间怕也要一个小时起步。

每天至少3个小时耗精力投入,对工作本身的冲击比较大。工作本身也需要思考和高强度投入,作为一个社会人,没有工作作为支点。输入和思考的意义何在?那一天如果可以保持6个小时的专注时间,正常人不可能再拿出3个小时来做高质量的输入思考和输出了。

所以,量力而为,部分参考吧!

>> 要带着目标和预期阅读;

要养成边读边思考甚至做笔记的习惯;

要更聚焦,进行主题式阅读;

好内容要反反复复读;

阅读时,要带着批判性思维和学习的心态;

在阅读过程中,要不断代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场景。

反馈机制

输出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那么大众喜欢什么,喜欢什么样的表达,以什么样的流程来组织故事和观点,以什么样的频率来保证自己的的热度和需求度,这都是反馈机制的要素。

>> 强化你的输出能力

◆ 第3节 为什么你必须公开写作

只有公开写作才是完整的写作:压力使你提高写作标准,反馈使你提高写作技巧、激励使你持续创作。

>> 为什么你必须公开写作

>> 何谓进步?就是不断强化你的优势,不断弥补你的劣势,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解决。

>> 阅读数低说明你的主题不是大家关心的,点赞数少说明你的表达没能赢得多数人的认可,评论数少说明你没有想办法调动读者的参与感。有时候你以为写清楚了,但读者的质疑能让你发现不足并继续改进。

◆ 第4节 到底怎样才算好文章

好文章是能产生好反馈的文章

那人们喜欢给什么样的文章以反馈呢?提供泛娱乐还是细分领域呢?我有一个同事,在知乎输出回答和文章,深度干货的文章未必高赞,但是科普入门甚至推荐一个小东西能有几千赞。只能说,在任何一个领域,资深和专业总是少数人,而写作时要泛还是要深呢?

要有新知、提供价值;

信息量大、信息密度大;

逻辑性强、论证精彩(观点和故事);

~这一条我忘记了~

态度真诚、不端不装。

你看,人能接受的最佳记忆点不过四条呢…第四条是啥呢?

>> 到底怎样才算好文章

>> 审美常常并不需要知道原理,但创造美的人必须有方法论,否则不可能持续创造

>> 阅读是读者的自我完善,他需要从你的文字中汲取他身上本来没有的东西。新知的“知”代表知识、认知,但新知也不局限于新知识、新认知,它也可以是新方法、新资料、新故事、新视角等

>> “什么是优质内容”时,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它不能高冷,不能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它不能低俗,不能只迎合人们的欲望。

◆ 第二章 用户思维:写作是手段不是目的

写作是通过文字创造价值获取回报。为了达到回报,就是得有目标,围绕目标,需要考虑:

1,阅读目的,对应侧重点不同

2,阅读受众,对应表达形式不同

3,阅读场景

>> 为什么你要有目的地写作

◆ 第3节 从作者逻辑到读者逻辑式写作

给予是为了索取,为了达成目的,所以给与是手段,得到是目的。

大多数人看到了目的,问的是如何达到目的的问题。从这个逻辑上来说,也没有什么问题了。只是大众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越发难以直接获取了,更加需要给与一些才能换取目的了。

>> 多数人更关心自己能得到什么,而较少关注能给予对方什么。

>> 既要把内容品质做好,这是产品的根基;又要把服务做好,这是产品的包装

◆ 第三章 选题能力:写作的先胜而后求战

>> 有一本电子书叫《七年就是一辈子》,该书作者李笑来说,这本书就是格式化写作的产物,他说书里所有的文章都采用一模一样的套路。

(1)我要说的是什么概念?

(2)这个概念为什么重要?

(3)这个概念通常被如何误解?

(4)这个概念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儿?

(5)这个概念有什么意义?

(6)如何正确使用这个概念?

(7)错误使用这个概念有什么可怕之处?

(8)这个概念与哪些其他重要概念有重要的联系?

>> (1)场景化写作,引出一个痛点话题。

(2)针对痛点话题,提出一个新鲜观点。

(3)正面论证这个观点。小标题+案例。

(4)反面论证这个观点。小标题+案例。

(5)总结这个观点的意义、价值。

(6)给出具体的执行建议,呼吁大家去做。

>> 写作就是你对这个世界还有话要说,所以不要做一个对什么都无所谓的人,要做个有态度的人,要对这个世界有点意见;其次,你要明白,万事万物皆可成为写作的对象,你要学会发现“平淡日子里的刺”,然后用文字去呈现;再次,在写作的初期,要通过不断尝试,一步一步找到自己的写作定位,持续、深入、大量、多维度地了解这个领域;最后,为了解决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的问题,你要掌握几条写作公式。

◆ 第2节 优质选题的三大底层逻辑

>> 怎么写是战术,写什么是战略,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写好,是正确地做事;写什么好,是做正确的事。一定要先选择正确的事,再用正确的方法去做那件正确的事。这就是写作中的“胜者先胜而后求战”。

>> 写作也讲究先胜而后求战,我们要先找一个读者可能感兴趣的选题,然后想办法获得高阅读量。如何判断一个选题是否受欢迎?你需要回答三个问题:多少人会阅读?阅读时有多大共鸣?多少人会主动传播?也就是一个话题的覆盖人群、痛点程度、社交原动力。

◆ 第2节 如何搭建一篇文章的框架

>> (1)问题——发生了什么事情/新闻?有什么痛点/需求?

(2)是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事/观点/方法/概念等。

(3)为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为什么要讲这件事?这个观点为什么是这样的?你可以用哪些概念、道理、观点、事例去解释它?是进行正面论证,还是进行反面论证?

(4)怎么做——你可以写如何做一件事;如何使用一个概念;给出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5)分解——把一个整体拆分成很多部分。

(6)并列——当你论证一个观点时,你可以找同一个层级但不同维度的案例进行并列论证。

(7)递进——时间的递进、空间的递进、程度的递进等。

(8)关联——这件事和其他哪些事有联系?这个人和其他哪些人有联系?这个概念和其他哪些概念有联系?

(9)过程——一件事是怎么发展的?

(10)转折——一件事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意料之外的改变?

(11)对比——两个人的对比、两件事的对比、两个观点的对比、不同时间的对比等。

(12)结果——一件事的结局是怎样的?

(13)反思——从一件事、一个人、一个新观点中反观自己,你得到了什么。

(14)意义——这件事的发生带来了哪些价值?去做一件事有什么价值?学会并正确使用一个概念、观点、方法会得到什么价值?

◆ 第十一章 变现能力:大幅提升个人收入

>> 什么是个人品牌?个人品牌就是一个人在某个领域中被该领域的受众持有的比较一致的印象和口碑,它基本包括三个元素。

第一,你在某个领域中有一定的知名度

第二,大家普遍都知道你是做什么的

第三,大家在某方面信任你、依赖你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_精选读后感_3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