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前传:球状闪电》_读后感900字
金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们不能同时去涉足,
但我们却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那一条,
这从此决定了
我们的一生。
——罗伯特·弗罗斯特
林云的一生便是走向人迹罕至的一生。在外人看来,她对武器和战争有着偏执甚至癫狂的一面。在她自己眼中,和平永远是先发制人,为避免战争,唯有先发动战争。“当你渴望某样东西时,道德的约束是多么的无力。”在寻求研发新武器的路上,她不断探寻支撑武器内在力量的哲学美,最终耗尽一生的心血。直到走向量子世界的最后,也要以有意识的自我观察来抵消其他观察者,减缓自身的量子态坍缩。而我们存在的原子世界中,唯独剩下唯美的蓝色玫瑰,缥缈着花香,摇曳着花枝,只能感受不能注视。
宏原子的发现,球状闪电的研制,弦的采集,宏聚变的实验·····在探究未知世界的路上,大自然不是美的,而是恐怖的。大多数时候,身为凡人的我们,只能在基础理论提供的框架中推演,无法逾越雷池。量子世界就是凡人无法逾越的雷池,“那是一个无形的电磁宇宙,在那个宇宙中,实体世界是不存在的,只有无形的场和波······”除了空间之外什么都没有。
在《球状闪电》中,最震撼我的莫过于大刘对死亡的另类表述: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讲,人的死亡过程就是由一个强观察者变为弱观察者再变为非观察者的过程。当存在态的概率云向毁灭态的坍缩速度慢一些,我们就有希望看到它。所以所谓灵魂鬼怪一说,会不会只是来自量子世界的量子态意识体的“关心”?
关于量子力学,我觉得最为精妙的解释是《球状闪电》的其中一条书评:汝未看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汝来看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便知此花不在汝之心外。此话来自王阳明的心学,乍看之下,是关于唯心的哲学讨论。但是又十分恰好地与大刘描述的量子力学契合,量子态在存在观察者时,会由存在态向毁灭态坍缩,最终概率云消失在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中。对死亡的量子看法或许能让我们对逝去的人释怀,因为或许它们在量子世界里正在注视着我们,我们不能用眼去观察,却能用心去感受。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三体前传:球状闪电》_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