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汴京之围:北宋末年的外交、战争和人》_读后感_1000字

《汴京之围:北宋末年的外交、战争和人》_读后感1000字

这是2020年读的第一本书,一口气读完略感意外,一是真的能读完,二是读的不慢。想想大概是因为作者的文笔流畅,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中学时代就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当时感觉到北宋末年的窝囊、气愤和悲慨,这是徽钦二帝的个人屈辱,也是中国历史的不幸。随着岁月年长,更多的是冷静观之,不论是非,不做道德评判,读出了更多的历史人物抗争与无奈。
徽宗时代所谓的盛世,更多的是一种渲染,帝国的燕京收复是靠金钱买来的,文治是实实在在的,武功却是吹出来的。帝国东京繁华的表面之下,早已腐朽不堪。
宋辽燕京之战,已暴露其北宋的强大徒有其表,文官夸夸其谈,武将不堪一击。宋与金共谋伐辽,无异于与虎谋皮。等金国两次汴京之围,赵宋再难坚持,帝国的存亡全系汴京一地,都城在则国在,都城破则国亡。当女真人榨干徽钦二帝、皇族和东京城最后一滴血时,繁华的北宋亡了。
面对辽金,徽钦二帝骨子里是软弱的,历史经验表明,北方蛮族难以战胜,因为宋朝立国一百多年里,从来没有靠武力取得全胜。幽云十六州,宋朝立国时就有的痛,想要而不可得。外交是以武力为后盾的,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休想得到。关于和平的论述,一千年后毛主席说过:“我们爱好和平,但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和平则和平亡”。宋初檀渊之盟,虽是城下之盟,却是以武力打出来的,维持宋辽两国百年和平。可惜文官不懂军事,李纲懂得却做不到。武懂得军事,却难以重用。
北宋开国承袭五代,藩镇骄横,兵乱频繁;故立国之初,尚文轻武,以文制武。防范猜忌武将,矫正过度。秦代商鞅变法,杀敌封爵;汉代非有功不封侯;唐代出将拜相,宋代恰恰相反,武将军功越大死的越快。这种体制下,汴京之围中,宋朝的武将和军队的战斗力完全看不到发挥。
北宋国防资源先天不足,是其一大缺憾。丢失幽云十六州,北部缺乏燕京屏障,河北无险可守,成为北宋最严重的心病,汴京基本处于不设防态势。自古对付北方塞外之敌,出长城非骑兵不可。骑兵所需马匹,中国只有两个地方出产:一在东北,即蓟北之地;一在西北,甘凉河套之地。正好一个在辽国,一个在西夏。
中国自古立国,莫不是以攻为守,先要向外攻击,获得胜利,才能立国。秦始皇北却匈奴三百余里,然后建万里长城,攻势防御。汉武帝开塞出击,夺得河西走廊和西域之地;新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打出世界威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汴京之围:北宋末年的外交、战争和人》_读后感_1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