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_读后感1300字
纯阳书评第343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折射下的思维误区(二)》书接上回,上一篇探讨了线性思维给人们认识这场疫情所带来的困扰,这种总体有效的思维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所以疫情一旦开始井喷爆发,就会激发起巨大的恐慌不安和悲观情绪。
这一篇探讨另一个思维误区:连续和非连续。直接说连续这个概念大家会觉得有点抽象,所以我先从另外两个熟悉的概念入手,一个是经验,一个是规律。所谓经验就是一个人经历过一些事以后所产生的对该事物的认识和体验,而规律就是通过对众多经验的研究和分析,所发现的有关事物因果的认识,以上这些大家都明白,自不必多言,我们现在需要认真反思一个问题,经验和规律什么时候有效,什么时候又会无效?拒绝抽象,反对理论,让我们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这个事。
有一只著名的火鸡,每天早上主人都会敲击着铁栅栏给它送来一盆饲料,天长日久,这只火鸡就发现了一个规律,但凡早上听到铁栅栏的敲击声,就知道主人来给自己送美味的饲料来了,感恩节早上它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当它像往常一样把它的头欢快地伸出栅栏后,它等到的不再是一盆美味,而是一把闪烁着寒气的钢刀。
不难发现,在感恩节以前,铁栅栏敲击声与饲料有一种连续性的稳定关系,即铁栅栏敲击声过后一定会出现饲料,所以对于火鸡来说,铁栅栏传来敲击声就意味着美食来临这个结论是相当可靠的,在火鸡们看来这是它长期经验的积累,也是它深刻洞察力的体现,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它就是火鸡中的专家,毋庸置疑的专家。但是感恩节那天,铁栅栏敲击声与饲料之间原有的关系突然消失了,不再连续了,于是这个专家级火鸡的经验和规律连同它自己都被一把钢刀砍翻在地,它非但当不成专家,甚至连只当一只普通火鸡的机会都没有了。
显然真正让火鸡的经验和规律有效的,让其成为专家的不是经验和规律本身,也不是火鸡的专业能力和洞察力,只是铁栅栏敲击声与饲料之间连续的稳定关系。倘若这种稳定关系一旦被打破或者不复存在,即出现了非连续,那么经验和规律马上倒地。
例子说的是火鸡,其实道理还是在说我们人类,我们在演化过程中,一路依靠经验和洞察到的规律,摸爬滚打走到今天,属实不易,但是正如上一篇文章所提到的,适应了环境的主体部分,必然要以在环境的边缘部分栽跟头为代价。在当前的疫情中,有不少专家仅仅根据之前没有小孩病例,然后在没有深入分析的情况下,就贸然下结论,公开宣称小孩不易感,我们在暗自佩服其理论勇气的同时,很难让自己不去联想那只活在感恩节之前的火鸡。之所以佩服专家的勇气,是因为在这个世界,连续相对于非连续其实没占多少优势,非连续俯拾皆是,所以但凡基于现有连续做一个可以被证伪的判断,那么被非连续打脸几乎就是一种必然,这一点就像那只火鸡,迟早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感恩节。但是火鸡真的很多,今天还看到一个,拿这次疫情与美国流感进行比较,哎,不谈也罢!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谨慎、谨慎、再谨慎,不要被自己的这种思维所误导,尤其如果自己是一名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的时候,不只要为自己负责,还要为别人负责,为社会负责。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_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