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庆余年》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庆余年》_精选读后感1000字

若不是随着电视剧的大热,我想我不会去看《庆余年》原著的。

事情的缘由是前几日请教高中一挚友有关幻方算法的一些问题,他随口问起我是否看了《庆余年》。“从未看过,有谁主演呀,讲的什么呀,好不好看”。“有陈道明,还有……”,“我最爱陈道明的演技了”,“还有达康书记,电视剧讲的是权谋,我觉得蛮不错的”。“你晚上不学习嘛”,我也不知道我的思维为什么会跳跃如此之快。“研一没什么事,晚上八点后基本就不看书了”。“那我这几天就看一看”。

算是被电视剧的情节和主演的演技所吸引了吧,不过腾讯“吃像太难看”,我想我一定不能推波助澜,彻底抵制这个美名其曰的“超前点播”,可最后我又成了这推波助澜中的一个人。那真正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呢?于是我用了两个多小时去探究原著所传递的真相。

终于回到了主题,可我真正想说的却不是这些。当我看到了这许许多多的虚构,蹦到脑海里的字只有“玄幻”一词了,可有人讲《庆余年》的成就很高,书中所传递世界人人平等的观点多正能量,可真的是这样吗?毕竟“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观点从来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

小说没有认真看,粗略的看了开头和结尾极少的一部分。然后我脑海就冒出了许多奇异的想法,“平等”与“不朽”是纠缠我最久的两词。何谓“平等”,大概是人与人之间无阶级之分,无差别被对待;那什么又被称之为不朽呢,大概是能留存万世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为什么所有的文字都是一样,却被不同的人组合成不同的句子,写出不同的文章,便会有高低之分了呢?若干年之后,被后人再次所谈起的是《庆余年》的“伟大”吗?是不是《活着》会被淡忘,因为这样的人生听起来太悲惨了,这样的主人公不会有代入感,而“范闲”的人生是多么辉煌。

所以文学上不会有所谓的“平等”,正因为所谓的“不平等”,有些作品流芳百世,有些则是昙花一现。当然,用类比的方法来看:文学不会平等,那么社会也不会平等。因为有些人留芳百世,绝大部分人一瞬而逝。很显然,我这样分析问题用的是建立在历史是被英雄所创造的,违背了马克思基本原理。不过按照马克思基本原理中的“否定之否定”来看,我这样也是对的,毕竟事物的认识是螺旋式上升的。说到底,究竟错在哪里?说到这里,错误还重要吗?那什么重要,我也不知道。

好了,废话了这么久,我想说的是:“我真的不喜欢玄幻小说”,但是你们可以尽管去爱,这是我们彼此的自由。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庆余年》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