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推荐:历史的教训》_读后感1500字
终于读完了...断断续续地在读,年底了要完成各种年前制定的计划,就变得忙碌起来。本来读的是《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因为讲到基督教,作为一个基督徒,内心很想写点什么,但是又缺乏很多神学知识,实在是不敢写,所以看了一半跳过这本书,换一本,没想到《历史的教训》还是写到了。也对,毕竟宗教是历史的重头戏。
虽然作者是按一定的线条串起整本书,不过我脑子里却没有形成一个结构图。我对作者开头的《犹豫》篇感到很喜欢,“你是否比一个很少读书的街头路人对人类本质的认识更深刻?”“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归根结底 历史没有任何意义”,读到这些地方,我就感到震耳发聩。我们常学“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是否太过绝对?我们如何知史,我们知道的历史难道不是由胜利者书写,难道是绝对正确的?确实,“知史”是好的,但是倘若我们自以为是,历史只会狠狠打我们一巴掌。历史不仅仅是国家兴替的大事,更多的难道不是小民的普通生活,那这些在历史上又有多少的记载?
作者在本书中出现了诸多的妙语令人深思,每一个都值得一想再想。 作者认为历史的第一个教训是学会谦逊,简直不能更赞同。人类是坚毅的,可以抵抗很多的灾难,但是他更是渺小的,在浩瀚的宇宙中更显渺小,陨石砸下前,不会提前通知你;狂风暴雨地震各种灾害也不会因为你是大富翁抑或是贫民而有所不同。归根结底,我们不过是宇宙中渺小无力的生物体而已。
还是要讲到宗教的,作为基督教徒,仅以我单薄的知识和敬畏的心来讲我的一点看法。我认为作者已经是先入为主认为没有神的存在,所以他只会看见宗教作为宗教发挥的作用,而看不到神的存在,所以在我看来难免有所偏颇。他引用并认为“是恐惧创造了神”,而我则想说是神的爱创造了我们。作者在结尾最后一章也谈到,“随着教育的普及,神学失去了威信,它表面上还得到服从,但已经不能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希望。生活与理想日益世俗化,不再对超自然的解释心存敬畏。”站在我的角度,这就像是一个人因为超自然现象,害怕而信仰神,而现在他认为这些超自然不是源于神,所以他不再信神。那么我说,他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基督徒。那么现在,只不过是那些本来就不能算作基督徒的人离开,而剩下的人,则是有更深的坚定。而同时,对于这些坚定的人而言,他们的信仰仍旧深深地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希望。顺便介绍一些:每一个基督徒都是单独与上帝建立联系的,不会因为你的家人是基督徒,你就因此成为基督徒,你成为基督徒只有一个原因:你信基督是唯一的救主。你不会因为你的父亲在祷告的时候说:“我的主啊,我的父啊。”你就能说:“我的主啊,我的爷爷”。它无法通过“遗传”来完成。我眼里的基督徒,不一定是富有也不一定是贫穷,不一定走在哪一条路上。只是他们走的道路,是他们祷告后,走在神所让他们走的路上。他是在不论金钱少还是多,仍能够喜乐的人。他是努力成为卓越,成为见证的人。他是在荆棘地上,仍旧不害怕,因为依靠着他的神的人。也许会说,哪有这么好的人?难道基督徒都是这么好的人?确实不是,因为我们都不是完人,但是我们定睛在我们的信仰上,来反省自己,来反省我们身上许许多多的问题。神本来就不是来救义人,乃是救罪人的。
无论是多么厉害的作者,他都无法去全面地看待整个历史,并且在我看来“全面”本身也并不算得上是一个好词。但必定也有他独特的眼光,如作者所说,现在的我们所得到的“遗产”比之前的任何时代都多,那么就站在巨人的肩膀好好地品味或对或错的历史。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中纪委推荐:历史的教训》_读后感_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