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_读后感800字
作者提出系统1和系统2的概念: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是直觉型的快思考;系统2需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是慢思考。总的来说,是不靠谱的系统1和懒惰的系统2。这样的事实使得我们的直觉充满错误和偏见。
无数实验都表明我们并不是优秀的直觉型统计者,直觉面对统计学问题会出现很多偏见和错误。比如我们对基础比率不敏感,对样本大小不敏感,误解回归平均值现象,产生合取谬误等等。列举书中几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点:
可得性启发法:指判别者根据一类事物中的事例或一个事件发生情况容易回忆的程度来评估该类事物或该事件的发生率。可得性的不同导致了对概率判断的不同
合取谬误conjunction fallaly:人们总会认为两个事件的联合出现比只出现其中一件事的可能性要大。越具体的描述越容易唤起启发式记忆,人们倾向夸大发生的概率,但事实上描述得越具体,发生概率越小。
前景理论: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
峰终定律(peak-end rule):整体的回顾性评级可通过将最糟糕时期和最后时刻的疼痛程度的平均加权而评估出来,我们会选择忽视过程,体验效用与决策效用的不一致。
……
既然系统1有这么多偏见,那么如何避免系统1出错呢?——认识到你正处于的认知领域,放缓并要求系统2来加以强化。这也是这本书的价值,让我们了解我们的认知偏见,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直觉型思考并不靠谱。就如书中所说的“饮水机旁交谈”,其目的就是「给读者提供更丰富精确的语言来讨论他人乃至自己在判断和决策上的失误,提升发现和理解这些失误的能力。至少有些例子表明,正确的判断能有效地干预错误,以降低错误的判断和决策经常造成的损失」
不足的是本书有些地方翻译好差。。一些内容在我看来写的有些冗余。但整体推荐~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思考,快与慢》_读后感_800字